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观上的享乐主义内涵主要界定为追求安逸,计较待遇,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愿以集体、国家为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功利主义支持者认为,所有个人利益构成的虚构的利益总体就是社会利益,而真正的利益是个人利益。功利主义的先驱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首次提出“功利原则”一词语,认为其与“最大幸福原则”相等同[62],英国哲学家J.S.密尔随后首次正式提出“功利主义”。此后,资本主义社会将标榜“最大幸福主义”列为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依据,以满足个人最大程度的享乐。在边沁和J.S.密尔这样的功利主义者思想中,所谓顾大局识大体、牺牲个人利益,最终还是以个人利益和个体满足程度的实现为前提的。
与西方“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不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上大学主要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要出人头地,选择专业、入党等都更多的带上名利色彩,金钱、地位变为影响大学生观念和行为的要紧因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热等都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不愿去中西部偏远地区或是其他艰苦地区(不包括家乡)工作,找工作以赚钱、体面为先,不考虑集体、国家的需要。“都说大学生就业难,而实际上一方面是单位招不到人,一方面是众多毕业生找不到满足自己期望值的工作。”[63]很多大学生由于对自己定位不到位,盲目高要求而与真正与自身合宜的岗位擦肩而过。(www.xing528.com)
当代大学生在婚恋观上的享乐主义内涵被界定为注重肉欲与物欲享受,存在不以爱情为基础,择偶倾向目的性强等。有研究对我国10个城市大学婚恋观的调查显示:从恋爱动机看,近30%学生谈恋爱不是因情感需要,只为打发无聊、寻求刺激,表现出对感情的不负责;在对亲密关系和态度的调查中,41%的学生认为由好奇心和欲望驱动,打破了传统恋爱观中的亲密关系,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消极因素占据,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用恋爱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感。[64]此外,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待婚恋观的态度以金钱为准则,看重物质优势、大城市户口、社会地位等。这个群体的大学生只是把婚恋当成获取名利的快捷手段,毫不隐讳的功利主义使高校也被熏染成物质的场域,严重影响着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凡此现象亟须积极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