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对于事物的识别和分辨能力比较弱。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在我国高校扩散,大学生对其不加辨别地吸收,而其吸收的不合理的因素就对大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道德责任、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观念、文化为前提、为指导,系统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则是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的核心,而系统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30]意识形态是为特定的社会确定最终价值标准的。而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大学生在一定社会时期所持有的文化观念。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我国一元化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需要我们始终恪守的。
当今文化越来越超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各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都进驻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里。因此,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一元化、整体化,坚持对中心进行消解,主张多元化以及不确定性,这对于当今大学生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就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后现代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其中一个表现。
后现代主义思潮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以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持肯定态度,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坚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并予以坚持,但也不能忽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反对传统,反对权威,主张非主流文化的倾向。学生一旦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主流文化的积极引导,就容易放弃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的影响,使得他们主流意识淡化,政治观念模糊,从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当前一段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优势,个别大学生也会片面地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动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这种错误的看法对于缺乏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多元价值观念的看法并不尽如人意,如表7.2所示。
表7.2 “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多元价值观的看法”的调查统计
在关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与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看法上,有4.2%的大学生选择了“应该坚持西方多元价值文化观念,它符合时代要求”,76.8%的大学生选择了“两者应相互结合”,而仅有16.2%的大学生选择了“应坚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要指导思想,它符合我国国情”。可见,不少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的多元文化观念,对我国主流思想缺乏一个深刻的认识,分辨不清社会主义的方向,甚至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二)对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影响
“道德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发生的行为或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影响承担道德谴责和社会责任。”[31]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一直以来对道德责任教育比较重视。《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其实就阐明了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色时而应该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美国的公民教育中也强调要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可见,道德责任教育作为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的品质教育理应得到重视。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是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的。
后现代主义关于责任问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消解责任,他们认为“责任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地披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根本没有必要去理会,更没有必要让责任的重担压垮自己的双肩”[32]。后现代主义这种无视责任的反理性、反权威的精神恰好迎合了当今大学生对个性、自由的需求。然而,对于自由的过度追求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个人的责任。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的消解,个人对于应该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开始淡漠,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由于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个人的行为就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个人的行为和结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个人就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去承担任何责任。
“在后现代主义这种消解责任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放逐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道德原则、真诚原则,进而以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33]部分大学生抱着“佛性”心态,对很多事情持无所谓的思想,认为学习、工作无所谓,生活快乐就好,甚至抱着游戏的态度,个人没有必要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这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就表现为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甚至为了个人的一己之利不择手段,损害个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冷淡。此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放松,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理想也是虚无缥缈的。在一项关于对人生观问题的调查中,“尽管绝大多数学生承认理想的重要作用,但是从他们对其他行为的选择情况看,特别是人生观上仅有26.1%的学生选择‘没有国,哪有家’,反映出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并没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也许他们关注的是个人的前途”[34]。因此,也就谈不上对于社会有什么抱负。(www.xing528.com)
(三)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以去中心、反传统、反理性等为理论取向的,这就必然导致其对传统思想、权威理论的冲击,对基本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漠视。我国大学生受其影响,在行为方式上的一个表现就是“反传统、反权威”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打破传统的束缚,凡事都习惯于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而不去认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不再去认同传统的绝对真理。此外,还表现为大学生对一些公共理论课的排斥和厌倦,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怀疑和排斥的倾向。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倾向出现的原因虽然有思政理论课教学方面的问题,但与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反理性的观念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反传统束缚、主张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观念,对于大学生追求张扬的个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过度的张扬个性和标新立异,在行为上表现的非主流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学生的叛逆意识。目前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于新事物有着敏感性和好奇心,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因而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就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自认为可以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我行我素,甚至可以对权威理论予以否定。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对于权威理论的认可程度不容乐观。如表7.3所示。
表7.3 “对权威理论的认可程度”的调查统计
由表7.3可知,在对权威理论的认可程度上,仅有31.9%的大学生选择了“基本相信”,62.7%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不完全相信”,而选择“完全不相信”的比例比选择“完全相信”的比例要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权威理论的认可程度较低,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会突破法律的界限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在后现代主义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叛下,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对学校规定的规章制度不服从的现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引导和约束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例,对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近年来在高校中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突破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不再认真遵守学校各种规章条例,由此出现的各种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四)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价值态度以及价值倾向。它作为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决定着主体自身的价值选择。主体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向,决定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前景。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是极为必要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受这种分配多层次的影响,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也倾向于价值选择的多元化。而后现代主义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解构一元化、主张多元化的思想,刚好迎合了大学生要求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思想。部分大学生以物质享受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一些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追逐潮流,盲目攀比,享乐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这突出地表现在消费观念上,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理性主义、主张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大学生推崇超前消费、时尚消费,追逐品牌,紧跟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研究者看来,“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消费和象征性消费之类的文化行为”。[35]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再是为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追求产品的品牌。品牌因此也就成了其经济和地位的象征。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追求时尚消费的人群。一项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洗发水的挑选上,46.8%选择了国际品牌,23.0%选择了国内品牌;在购买服饰时37.2%的大学生认为款式最重要,选择‘款式时尚’的也占到了11.7%的比例”[36]。这体现了大学生对时尚和品牌的追求。然而如果过分追求这种时尚潮流,就会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世俗化、商品化,这会完全背离我国传统理性节俭的消费理念,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关于大学生对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的态度是要引起重视的。如表7.4所示。
表7.4 “对大学生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您的态度是:”的调查统计
虽然有大部分的学生不太赞同大学生追逐潮流的这种行为,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赞同甚至非常赞同大学生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有73.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太赞同,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的态度上主流是好的,但也有13.7%的大学生是表示赞同的,甚至有3.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同。大学生这种一味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是与我国一贯倡导的勤俭节约的思想相违背的,不利于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给高校德育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部分大学生过度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的倾向仍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