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受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大学生受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世价值研究的一些显性特点概况如下。其一,国内对“普世价值”的研究热度从2006年开始上升,在2009—2012年达到最高峰,之后趋势放缓,但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准。其四,有关“普世价值”研究的主题相当多,且相当零散、繁杂。

大学生受网信时代社会思潮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在“普世价值”早已经形成一股特定社会思潮、对人们生活形成较大影响的当今时代,对现有重要文献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量化实证分析的方法,能为对普世价值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一)研究梗概:思路与方法

1.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主要分析一对词两两在同一文献中出现的次数[15],以这些词相互的亲疏差别为依据对某一学科的结构特点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而在共词分析技术中,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通过计量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率并加以分析来确定研究主题:假如数个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较多,那么这些词之间就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被确定为热点研究主题也就理所当然。本研究利用SATI3.2文献题录信息分析软件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并对提取的关键词进行相关共词矩阵的构造,利用UCINET6.2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共词矩阵,形成中心度数据统计与关键词共现网络社群图,并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以求对研究对象在国内学术界的研讨热点和发展方向有较准确的把握。

2.数据获取

研究以“普世价值”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共检索到期刊文献484篇。根据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大多数重要文献都会集中在少部分高水平期刊当中,因此将来源期刊类别缩小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8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2002—2017年。收集、导出上述188篇文献的题录信息后,运用SAT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共得到关键词399个,这是研究的基本数据来源。因此,本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见表3.1),共计28个。

表3.1 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二)研究热点初探:矩阵构建

在研究数据获取完毕、确定了高频关键词之后,就可以在这些高频词的基础上构造关键词共词矩阵。共词矩阵中的数值代表两个关键词在同一文本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对角线上的数值是该关键词在所有样本文献中出现的总次数[16]。共词矩阵发现,次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分别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全球化儒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关键词体现着普世价值研究热点的分布状况。

当然,共词矩阵只是对共词信息的一个相对浅层的体现,想要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可以进一步构造关键词相似矩阵。相似矩阵中的数值的大小表明了对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距离的远近[17]。矩阵中的数值取值在区间[0,1]内,数值越大,说明对应的两个关键词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反之则说明两个关键词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对角线的数值均为1,因为对角线对应的关键词相同。共词矩阵发现,距离普世价值最近的几个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0.066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0.0444)、价值(0.0389)。这表明,在普世价值研究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三个关键词一起研究的概率要高于与其他关键词的结合研究。另外,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距离比较接近(0.5333),该数据初步说明了在普世价值研究的文献中,把儒家与基督教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情况相对多一些。还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最接近普世价值的几个关键词,其数值也是更接近于0而非1,接近值相对较小,这表明现有对普世价值的研究整体是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

(三)网络社群呈现:图谱构建与比较分析

在共词矩阵的基础上构建高频关键词的社群图谱,旨在进一步呈现28个关键词之间隐含的相互联系结构,以求对普世价值研究的网络社群特征先有一个大体的把握。研究将表3.1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并转化成相应格式,再通过软件中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加以分析,生成高频关键词社群图谱(见图3.1)。

社群图谱由连线与节点构成。其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位置越居中,表明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词关系,连线密度越大,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密切。从图3.1中可知,除普世价值自身之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一些关键词的节点相对较大,处于较为中心的区域,与周边的连线也相对较密集,这说明这几个关键词代表着学术界普世价值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另外,综观整个图谱不难发现,除普世价值自身之外的节点总体都比较小,体现了重点热点研究主题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而整个网络连线也较为松散,进一步说明了国内“普世价值”研究的分散状态。

社群图谱是对所有年份文献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而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社群图谱的比较解读,能够得知研究内容、研究热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普世价值研究的一些显性特点概况如下。

其一,国内对“普世价值”的研究热度从2006年开始上升,在2009—2012年达到最高峰,之后趋势放缓,但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准。其二,对于一些重点研究主题,既有长期关注的,如高频词全球化、价值哲学、意识形态等,又有随着时间推移新出现的,如高频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之后开始每年都出现,并处于较为中心的节点位置,体现了“普世价值”研究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三,对于同一研究主题,其具体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高频词“核心价值”,2005年与其连接的关键词为“先进文化特性”“儒家思想”,2013年则是“原始责任意识”“文明对话”,这说明“普世价值”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多变性与多样性。其四,有关“普世价值”研究的主题相当多,且相当零散、繁杂。通过观察2009—2012年的图谱,看似连线密度很高,实则多半为数量众多的关键词(节点)与普世价值一词的单独连接,关键词自身的相互连接较少,呈现出的是一种中心发散的形状,没有形成真正联系紧密的网络体系。

(四)研究领域划分: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问题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在没有事先指定分组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数据的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自动分组,且使组内个体的结构特征相似性较大,组间个体的特征相似性较小[18]。在共词分析研究中引入聚类分析,能够确定研究对象的热点主题,把握整个研究热点领域。本研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里的Q型聚类,分析中选用平方欧式距离测算法,将表3.1高频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软件并加以分析,划定了5个群集类别,即高频关键词聚集的“普世价值”研究5大热点领域,具体聚集分布情况见表3.2。对比图3.1的社群图谱,该划分与图谱中体现的节点分布、连线密度特点也是大致相符的。

表3.2 关键词群集聚类划分(www.xing528.com)

1.儒家思想中的“普世价值”

该研究主题领域对应群集为1号群集,包含的关键词为正义论、基督教、儒家。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主流,在当今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国内学术界也属于热点研究领域。而在“普世价值”进入国内学术界的视野之后,部分学者将儒家思想与“普世价值”相结合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试图力证儒家思想中的部分理论(比如正义理论)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并且常常将其与西方基督教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各自的特点及儒家思想的优势。该领域的研究为国内“普世价值”研究提供了自己的解读与思路,也有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取话语权的考虑。

2.对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研究

该研究主题领域对应群集为2号群集,包含的关键词为自由、民主、人权。自由、民主、人权可谓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而当今西方国家凭借着其在国际社会的以政治经济优势为基础的话语权优势,将自身价值观以及相应的制度包装后鼓吹为“普世价值”(“西方普世价值论”),并不断向他国兜售、输出。对此,国内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对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概念本身的内涵以及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揭开西方“普世价值”论迷惑性外衣背后的真实本质,驳斥其鼓吹的所谓的普世性意义。

3.对“普世价值”内涵的研究

该研究主题领域对应群集为3号群集,包含的关键词有价值、价值观、共同价值、社会主义。这类研究针对“普世价值”在中国长期争论的现状,认为争论的实质是“何为普世价值”“有无普世价值”等有关内涵的问题[19]。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对价值、价值观、共同价值等概念作了探讨与辨析,并与“普世价值”相结合,试图理清有关“普世价值”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消除困惑、扫清障碍。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往往放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加入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等内容,对比“普世价值”作区分性解读,看得出这类研究对“普世价值”也是持消极的态度。

4.文明视域下的“普世价值”

该研究主题领域对应群集为4号群集,包含的关键词有文明对话、文化多样性、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类研究以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为切入点,探究“普世价值”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学者们大多认为,推广“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要求其他文明的发展以“普世价值”(西方文明的价值)为样板。而想真正推动文明之间良性的交流,就要尊重各自文明特有的核心价值,倡导文化多样性,而非单方面规定的“普世价值”。

5.“普世价值”对中国的影响

该研究主题领域对应群集为5号群集,其不仅包含了数量最多的关键词,还包含了“普世价值”一词本身。上文在社群图谱分析中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也都在此群集内。并且,该群集相关文献的来源也多为《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期刊。很显然,此领域为国内“普世价值”研究最重要、最热门的部分。群集里所包含的关键词看似有着较大的跨度和差别,进一步划分与分析后,该领域研究主题可以概括为“普世价值”对中国的影响。这类研究通常也涉及对“普世价值”内涵、“普世价值”实质的分析,但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在分析影响上,分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与中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对改革开放的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总体上,国内对“普世价值”的研究,不少都立足于本国的现实条件和背景(尤其是在热点研究领域),与中国的社会、思想状况相结合,体现了学者们的爱国立场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主流领域还是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学者们将研究置于政治、意识形态视野之下,针对西方国家极力推广其“普世价值”的行为及国内对此别有用心的附和之声,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批判与澄清,如针对“鼓吹普世价值有着鲜明的政治意图,他们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奉为普世价值,以此衡量、指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成资本主义”[20]等观点进行了批判。

(五)发展趋势研判:中心度分析

国内学者对“普世价值”的研究虽然达成了一定共识,但从总体看还是比较有限的。首先“主流领域”之于整个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有限,其次,在主流领域内同样存在着长期的争论,许多争论至今无果。研究现状若长期得到改进,势必会削弱对图谋不轨者的批判力度,产生不利影响。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重点之一,分为中心度和中心势;其中,中心度测量的是个体在整个网络中的“权力”[21]。在本研究中,主要围绕中心度进行分析,使用UCINET软件在网络社群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操作分析,得出社群图谱节点中心度统计。除“普世价值”本身以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价值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degree)以及接近中心度(closeness)较高,说明了在“普世价值”的研究中,这些主题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较大,这与上文的社群图谱也相吻合。而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较高的节点(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22]。中间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因此,它们也就代表了国内“普世价值”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凝练概括,它对巩固党的领导,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舶来品”的普世价值经常会被放到一起,或比较,或解读,比如有人就错误地认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于中国接纳了“普世价值”。对此,许多学者将两者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剖析,为人们解决了不少认知上的误区。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发挥更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对其与“普世价值”的结合研究,也必然将与时俱进,为其保驾护航。

2.“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关系的研究一直在学术界保持着较高的热度,学者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有人认为两者并不对立排斥;有人主张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反对“普世价值”的理论武器,有人则指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这些争鸣,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推动国内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未来国际斗争必然会更加复杂,国内的发展也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做更深入的研究,持续挖掘其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要更加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以预见,在对“普世价值”的研究上,学术界也同样会更加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思想宝库

综上所述,国内对“普世价值”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且日渐增多,但也有不足,尚未发出真正强有力的声音,尤其是在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进行反击方面需要加强。“普世价值的本质目的是促使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趋同于资本主义制度[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更为关键的时期,思想斗争、意识形态斗争也将更加激烈,对“普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如何抵御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消极影响,也需要持续跟进,克服不足,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