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反思与建构:网信时代社会思潮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反思与建构:网信时代社会思潮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反思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平时在等公交车、地铁,或其他排队的时间里,登录人人网等其他社交网站,既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又快速地了解了好友的近况和现状,保持与他们的亲密联系。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反思与建构:网信时代社会思潮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反思

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加强引导,尽可能地发挥社交网站的正面作用,规避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提高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1.适度网络娱乐和交友,合理安排时间

人人网在开始之初主要是开发网络交友功能,从2011年6月份开始进军游戏市场,现已经独立或合作成功开发了许多款游戏。网络游戏让我们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休闲和放松,网上交友会让我们获得情感归属。但是过长时间沉溺在网络游戏和交友的同学,内心的孤独感会变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些同学现实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内心苦闷,总试图从网上结交大量网友来缓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高校学生主要精力应该用于学习工作,网络交友和游戏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点缀与补充,要给自己上网交友和游戏制定一个定时和限时的原则。一是要定时,主要是指学习和工作之余,根据不同的需要,分配固定的上网时间。二是要限时,主要是自我克制,每天每次定好时间,超过预定时间,要学会强制性地离开网络,关闭电脑。另外,通过人人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这能起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比如平时在等公交车、地铁,或其他排队的时间里,登录人人网等其他社交网站,既充分利用了零碎时间,又快速地了解了好友的近况和现状,保持与他们的亲密联系。

2.借助网络交往优势,提高现实交往能力

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平台节约了高校学生与广大好友、同学保持联系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支持。同时,网络交往让交往双方都呈现出虚拟的平等,学生可以实现和老师同学的自由沟通。但是一味地沉溺网络交际中,缺乏现实的面对面的语言沟通,会加剧现实交往障碍,故要将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结合,提升现实交际能力。

网络上可以结识到自己曾经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朋友,接触到性格和自己相似的或者大相径庭的网友,偶遇到各个行业、各个专业背景的伙伴等。不同的人群身上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色彩、职业特色。通过与他们的长期的网络交往,高校学生可以积累面对不同人群的交谈技巧,熟悉他们的心理特征,让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更加得心应手。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高校学生可以便捷地了解同学及好友目前正在从事的近期的计划安排,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他们的心情状态,让日后面对面的交谈有合时宜的交谈话题。同时,可以和好友分享近期的喜悦,排解当前的烦闷,让现实的交往显得更加自然充实和丰满。

3.提高网络交往素质,增加人际交往信任

大学生肩负缔造祖国美好未来的重担,也是建设社会的栋梁之材。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具有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大学生应该注重网络交往道德的培养,建立交往信任机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诚实守信。但是在以网络交往平台为媒介的网络交往中,诚实守信的土壤相对比较缺乏,我们无法判断电脑呈现的信息背后的真假。不同国度、民族、地域的人们都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交流思想,互相沟通。所以,要注重网络交往道德,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当然网络交往不仅要注重交往道德,培养人际信任,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如何在人人网上保护自己的信息?人人网页面有浏览权限设置,用户可以对人人网的注册信息进行权限的设置。只有具备好友关系才有权浏览页面信息,对陌生人部分信息可见。53%的人的页面有权限设置,只有互相加为好友方可看见自己完整的注册信息,有47%的人没有设置信息浏览权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注册信息。可见高校学生对于自身信息保护还是具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权限设置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信息安全。另外,针对人人网中存在的虚假和不实注册的现象,高校学生要注意甄别,以免被误导。

4.辨别正确文化圈,避免不良文化干扰

在前文提到,大部分同学都会对人人网上流转的信息持有正确辩证的认识态度,具有较高的上网素质,实事求是地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的分享、转载。但还是有些同学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传播言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犯罪分子盯上,传播不当言论。高校学生要学会辨别正确合宜的文化圈,发表健康的言论。高校学生喜欢追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强的自我表达的欲望,所以更需要具备鉴别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至于被网络假象和错误舆论所误导。他们要提高对网络的认知能力,清楚地知道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触犯法律法规的红线。对网络现象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仅看清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挖掘到事物的本质,不可人云亦云,丧失自己主观的正确判断。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规范的建构(www.xing528.com)

高校学生网络社交行为是现实社交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网上交际圈和现实交际圈在一定程度上重合。探讨网络社交行为规范的建构,可以从现实社交行为规范谈起。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人际交往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加强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同时还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和困扰。

1.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坚持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

大学生网上和现实人际交往都要努力提高自身在交往中的主体素质,包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首先,高校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别人。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不可能在真空中完成,需要不断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比较观察中认识自我。大学生要在和别人的相处中,发掘自己的性格;在和别人的交际中,发现自己的潜力。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自我鼓励,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平和的心态开展与同学间的交往。

其次,高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用辩证和唯物的观点看待事物,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高校学生通过和同学、好友的交往认识、接受规范,带着平等的观念和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面对挫折和危机,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努力克服自身的人格缺陷,培养健全的人格。

再次,高校学生要增强待人接物的意识与技巧。大学生在踏入高校之前,交往范围一般局限于学校和家庭,面对的主体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同学、老师、亲友,交往关系比较单纯。同时因为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理,只关注学业,很少与他人进行沟通。大学是走入社会的预演阶段,需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必要交际技巧。在交往中确立正确的交往目标与择友标准,在交流中了解他人、展现自我,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完善。

最后,高校学生要秉持网络自律意识。内因是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面对自由随意的网络环境,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约束,作出理性选择和评价。高校学生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本身良好的道德基础。所以,提高大学生网上行为的自律,是确保文明交往的治本之策。

2.回归现实人际关系,寻求人际交往矛盾的化解机制

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的人际交往,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在不断变化中寻找解决途径。“人际冲突是普遍存在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43]

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动机因素和认知因素相互交错,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互相夹杂。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或认知的偏差、个性的差异等都会引发人际关系的冲突、不协调。许多人际交往问题是由于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的恋爱纠葛,家庭经济等。由于平时学生很少会向老师主动透露,所以老师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人际交往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化解人际冲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建立严密的数据库,及时通过班级同学、老师跟进学生的心情变化,建立预警机制,重点关注,跟踪教育。另外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要紧密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学间的交往过程中需要求同存异,忽略部分差异的生活习惯,本着包容、理解的心态,共建同学、室友间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3.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一方面,要重视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的生态系统,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要构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立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能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品格,提升学生素质。所以校园文化,离不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师生共处的人文环境,这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氛围的影响。许多高校的新校区,绿化环境、高楼大厦都建设得无可挑剔,但是文化氛围不浓。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它道出了办好大学的一个共同理想——注重师资人才与人力资源的建设,注重学校软件的更新和学术氛围的营造。

另一方面,要形成健康安全的网络舆论环境。高校学生的网上行为要受到适当的监控和引导。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轻松自由地交流学习娱乐,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网络给予人们的自由已经超出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所能约束的范围了。所以高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显得迫在眉睫。管理机构需要长期设立,人员配备既要有网络技术人员,也要有思政教育工作者。两班人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一方面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监管规章制度相应跟上;另一方面,思政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更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