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陆河流域干旱评估与风险调控技术

内陆河流域干旱评估与风险调控技术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232]。总体来说,今后干旱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实施动态风险管理,即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基本监测资料快速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基础上,对干旱进行实时监测、预测、评估和动态信息发布。

内陆河流域干旱评估与风险调控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实施“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的战略转变,国家干旱减灾中心(NDMC)提出的“十步规划程序”所关注的重点已从注重组织、协调和应对能力的危机管理转向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232]。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抗旱对策以应急救援和危机管理为主,1989年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干旱政策审核特别工作组,并于1990年提出转变干旱管理理念,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以农业结构调整、危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新政策,2002年农场主成立了具有200亿澳元的农业风险管理基金,专门用于应对类似于干旱的异常事件[236]。南非的干旱管理政策主要以畜牧业为中心不断进行调整或变更,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前的被动响应到21世纪主动管理的过程,逐渐加大对农业旱灾保险的投入,加强中长期气象预报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干旱管理重“抗”轻“防”,难以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抗旱减灾效果;重工程措施,轻非工程措施,难以发挥工程设施的最大抗旱效益;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法律科技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35]。近年来,随着科学风险管理模式的提出,干旱管理工作逐步从被动抗旱向主动、科学防旱转变,从应急抗旱向常规抗旱和长期抗旱转变的防旱减灾新思路与新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干旱管理方式正在从现行的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236]。2009年2月,国务院原则性通过了首个具有法律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对抗旱工作的组织管理、旱灾预防、抗旱减灾、灾后恢复、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235]。总体来说,今后干旱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实施动态风险管理,即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基本监测资料快速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基础上,对干旱进行实时监测、预测、评估和动态信息发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