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陆河流域干旱评估与计算方法

内陆河流域干旱评估与计算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描述水文干旱的指标主要有径流及其距平百分率、水资源量、湖泊水位、游程强度、地表供水指数以及河流断流长度等。图4.1游程理论与水文干旱示意图4.1.2.3地表供水指数Shafer和Dezman等为计算美国以山地积雪为主要水源的科罗拉多州的Palmer指数,设计了以积雪厚度、径流、降水和水库蓄水为基础的地表水供给指数[13]。SWSI的计算以流域为单元,将水文和气象特征结合到简单的指数值中,便于流域间比较。

描述水文干旱的指标主要有径流及其距平百分率、水资源量、湖泊水位、游程强度、地表供水指数以及河流断流长度等。

4.1.2.1 水量、水位及其距平指标

径流量和水位是描述水文干旱最直接的指标,一般以同期河道径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位)低于某一水平,或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的比值百分率来描述水文干旱的程度,距平百分率负值越大表示越干旱,计算公式如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计算。流域水资源量及其距平百分率指数考虑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了气象因素影响的程度。

这类评估指标直观易行,数据资料均可通过直接观测或简单计算得到,但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区域可比性差,且不能反映水文干旱的持续性,可用于干旱实时监测和评估。

4.1.2.2 游程理论与游程和

一个游程指依时间或其他顺序排列的有序数列中,具有相同事件或符号的连续部分,即一个序列中同类元素的一个持续的最大主集。1966年Herbst等人基于月降水量或月径流量,最先将游程理论用于水文干旱识别;1967年Yevjevich应用游程理论研究干旱特性,定义了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强度等水文意义上的干旱指标,初步分析了这些特征量的统计规律[22]。此后,不少学者对上述指标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论证。如1980年,Sen在Downer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具有独立或马尔柯夫过程的水文序列的轮次长和轮次和的统计特性方法[191],与游程理论颇有相似之处。耿鸿江等[192,193]定义一个径流的时间序列被一个截断水平X0所截,负的游程长度D为干旱历时,游程和S为干旱烈度,游程强度M为干旱强度,见公式(4.9)和图4.1。截断水平也叫干旱限值,是干旱特性描述的一个决定性因子[193],可以根据具体分析目的取相应的截断水平。(www.xing528.com)

图4.1 游程理论与水文干旱示意图

4.1.2.3 地表供水指数

Shafer和Dezman等为计算美国以山地积雪为主要水源的科罗拉多州的Palmer指数,设计了以积雪厚度、径流、降水和水库蓄水为基础的地表水供给指数(Surface Water Supply Index,SWSI)[13]。SWSI的计算以流域为单元,将水文和气象特征结合到简单的指数值中,便于流域间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