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由气象灾害引起的损失占灾害总损失的71%,旱灾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5%,受灾人数居各灾害之首,且具有易发性、涉及范围广、历时长、损失严重等特点。
1.1.2.1 旱灾发生日趋频繁,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历史上发生的特大旱灾往往导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甚至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引发社会动荡。据历史旱灾资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我国发生的较大旱灾有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干旱7.5次,最多的年份达11次,最少也有3次;1949—1997年我国发生10次严重干旱(1960年、1961年、1972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7年),平均5年发生一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几乎年年发生干旱,见表1.1。
表1.1 我国2000—2011年出现的大旱
(www.xing528.com)
续表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旱灾涉及范围通常较大。1959—1961年连续3年的旱灾先后影响到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2年全国干旱少雨,重灾区为京、津、冀、陕北、辽西、鲁西北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偏旱;进入90年代,干旱从华北平原向黄河上中游地区、汉江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扩展[2]。2009年初,北方冬麦区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发生严重春旱;西藏东部发生严重初夏旱,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等地出现严重高温伏旱并延续至初秋,南方黔、桂、湘多省区初秋旱严重;河南遭受自1951年以来特大旱情,受灾面积达63.1%,同时,山东、安徽、甘肃、陕西等18个省份受灾严重;湖南省95个县市出现干旱,洞庭湖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2010年的西南大旱已引起各界关注,而2011年持续至6月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1.1.2.2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旱灾损失不断增加
我国旱灾造成了严重的直接和间接损失。1949—1997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1亿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5,其中成灾面积1.26亿亩。1951—2006年年均因旱受灾面积为3.29亿亩,是同期年均雨涝受灾面积的2.25倍。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受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社会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旱灾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21世纪以来,每年都有近千万人因旱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2008年,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元以上,其中新疆北部发生春夏秋连旱,旱情仅次于1974年,是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造成2.8亿亩天然草场干枯,高达70多万亩小麦绝收。同时,干旱还造成新疆河流蒸发量增大,下游水资源减少,全疆湖泊、水库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2009年,全国有2.74亿亩耕地面积受旱。2010年,仅西南5省的世纪大旱就造成500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0.75亿亩。综上,干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和较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