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海洋强国:探寻水下文化遗产

打造海洋强国:探寻水下文化遗产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唐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开发及经海洋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伴随这一过程,中国沿海地区遗存了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文物。2014年6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对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南海一号”的30年可谓我国水下考古学科领域发展,以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打造海洋强国:探寻水下文化遗产

自唐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开发及经海洋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伴随这一过程,中国沿海地区遗存了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文物

我国十分重视水下遗产保护工作,设有专门研究水下文化遗产的学科——水下考古学。1989年12月,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首次为水下文物保护提供法律依据。2009年至今,中国加快水下文化遗产区域保护工作的步伐,在宁波青岛、武汉、福建建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2014年6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对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30余年来,中国水下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由水下考古拓展到文物开发利用保护,保护对象也越来越丰富,由沉船及其载物拓展到古港口、古航道、造船厂、海盐业遗址、海战遗址、沿海地区历史文化遗迹、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等,海域范围也有所突破,由沿岸近海拓展到远海。迄今,中国已在福建、山东、浙江、广东、辽宁、海南等沿海地区获得重大海洋水下考古发现,特别是古近代沉船,如“南海一号”“白礁一号”“三道岗元代沉船”“光华礁一号”“南澳一号”“小白礁一号”“丹东一号”“经远舰”等。

|知识链接|(www.xing528.com)

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的水下考古工作历时30年,1987年发现古船,2007年整体打捞并移入位于阳江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保存,2014年全面发掘保护,2019年底船舱内文物挖掘完毕。“南海一号”采用了独具特色的整体打捞方法,使用5500吨巨型钢沉箱将800多年前的古沉船及其船货整体打捞上岸,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典范。“南海一号”是目前发现中国海域年代最为久远的古代沉船,其船体较好地被海泥封存,大量精美瓷器和金银器等遗物出水,文物精品达18万余件。“南海一号”的30年可谓我国水下考古学科领域发展,以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