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覆盖趋于全面。我国海洋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高,岸线曲折漫长、地理环境和生境类型复杂,已批建的海洋自然保护地以保护和保存具有原始性、多样性、典型性、珍稀性的自然区域和生态系统为目标,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相对齐全、功能渐趋完善的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对象涵盖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海岛等海洋生态系统,斑海豹、中华白海豚、海龟、鸟类等海洋生物物种,以及海滨地质地貌、海底古森林等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基本保护了我国海岸带及海洋中大部分珍稀濒危生物、重要生态系统和典型自然遗迹。
海洋自然保护地不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如宁德官井洋大黄鱼繁殖省级保护区等以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地,保护了鱼类、贝类、藻类、甲壳类、海珍品等重要渔业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有效保障了渔业生态产品持续供给能力。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以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海岸、抵御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保卫了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非生物海洋资源的保护地保护了贝壳堤、牡蛎礁、海底古森林遗迹等,为全社会提供了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www.xing528.com)
海洋自然保护地社会宣教功能不断加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其保护区宣传教育功能,广泛向社会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海洋科普知识、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宣教,持续提高社会公众关心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我国积极开展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间的海洋保护合作和行动,不断加强在跨界保护、迁徙廊道、旗舰物种、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基因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浙江南麂列岛和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先后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通过与其他各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间开展科技文化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合作交流,借鉴了成功经验、建立了合作平台、完善了合作机制,同时也宣传了我国保护优先理念、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持续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