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海极地工作稳步推进-建设海洋强国

深海极地工作稳步推进-建设海洋强国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冰北极科考站正式运行、南极罗斯海新科考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基础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5月15日,中国被批准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北极事务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拓深。2018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政策方面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立场、政策和责任。

深海极地工作稳步推进-建设海洋强国

随着“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雪龙2”号、“东方红3” 号、“大洋号”科考船等入列海洋科考船队,我国对未知海洋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和装备水平的增强使我国逐步走向深远海,《海底两万里》不再是科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不再是梦。继2012年6月“蛟龙”号创造下潜7062米的纪录后,2017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2017年8月至10月,“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在南海通过了海试验证,作为“蛟龙”号的兄弟,它的关键部件九成以上国产化,被视为承上启下的又一深海“利器”。2020年11月10日,我国的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坐底深度为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大量先进科考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海底地形测量的精确度和数据获取能力,越来越多的海底地理实体被我国科考人员发现。2013年,我国首次以中国地名委员会海底地名分委会名义提交的10个海底地名提案全部获得“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审议通过,被收入国际海底地名名录,这些名字都来自《诗经》,包括长庚海山、启明海山、甘雨海山、朱应海山、维雨平顶山、大成平顶山、谷陵海山群、柔木海山群、天作海山和客怿海山。目前我国已经命名了100多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给这些实体起一个中国名字,既是我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在国际海洋事务话语权的象征。

* 海底地理实体示意图(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由极地考察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冰北极科考站正式运行、南极罗斯海新科考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基础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第五次北极科考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2017年第八次北极科考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至此,我国实现了北极三条航道的穿越和科考“全覆盖”,获得的相关航道信息和水文洋流等数据对于沟通几大洲贸易的世界航运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5月15日,中国被批准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北极事务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拓深。2014年1月2日,“雪龙”号调查船利用卡-32型直升机,成功地将俄罗斯遇险船舶上的52名乘客救援转运到澳大利亚极光”号上,成为国际救援行动的新典范。

2017年5月,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南极事业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2018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政策方面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立场、政策和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