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下令讨伐莫荣新,炮轰桂军驻地

孙中山下令讨伐莫荣新,炮轰桂军驻地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大怒,1月3日下令海军、滇军、粤军讨伐莫荣新;并亲登同安、豫章两军舰驶至大沙头,于4日凌晨向德宣街督军署及各桂军驻地炮轰50余发。次日莫荣新本人向孙中山言和。此前,陈炯明统率的粤军在澳门购入寇蒂斯飞机两架,并附带雇用美籍飞行员史密斯、维纳二人和机械员杨标、余炳扬、吴势等多人。

孙中山下令讨伐莫荣新,炮轰桂军驻地

民国时期,广州发生多次兵争。越秀山是广州城北屏障、制高点,防护州城的军事要地,山上、山麓都曾发生过战事。抗战初期,越秀山麓遭到日寇飞机轰炸。

1.讨伐龙济光

清末宣统三年(1911)三月黄花岗起义失败;七月,两广总督张鸣岐为防范党人在粤举事,特调滇军来粤弹压。清宣统三年郑荣等修《南海县志》载:“两广总督张鸣岐奏调广西提督龙济光,带领滇军来粤,驻军粤秀山上。”当年龙济光到粤任新军25镇统制兼广东陆路提督、兼警卫军副司令,设司令部于广州司后街(今越华路),执掌军权,位在水师提督李准之上。越秀山成了龙的驻军之地。

辛亥革命成功,张鸣岐宵遁。胡汉民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龙济光被任命为广东安抚使。陈炯明继任大都督后,龙济光转投袁世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讨伐龙济光兵争。

2.炮轰督军

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上海来到广州,开展护法活动。9月10日,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广州河南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

1917年11月,莫荣新任广东督军,在军事、财政上对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多方掣肘。11月15日,孙中山命海军炮击广东督军驻地观音山,海军部长程璧光拒绝执行。

1918年1月2日,莫荣新以土匪罪名擅拘孙中山卫队官兵60余人,枪杀连、排长及士兵多人,军政府所派募兵委员也被捕杀。

孙中山大怒,1月3日下令海军、滇军、粤军讨伐莫荣新;并亲登同安、豫章两军舰驶至大沙头,于4日凌晨向德宣街督军署(今中山纪念堂地)及各桂军驻地炮轰50余发。据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记载,炮击督军署实为发起进攻的信号,但各军均不执行孙的命令,讨莫行动遂告失败。莫遭炮击,即令熄灭督军署灯火,没有还击(另有记载,当时城中也发炮还击,至天亮始止。疑误),并打电话到海琛舰的海军总长办公室,请程璧光调处。程立即派海琛舰向豫章、同安两舰传令停止炮击,并令两舰开回省城。这两舰发炮后没有获得陆军响应,又接到长官命令,只好开回省城。次日(1月4日)莫荣新本人(一说派人)向孙中山言和。许诺尊重军政府。

1月9日,孙中山向各界解释炮轰督军署是为“表公道,申不平,而使军政府自辟其生路”。

今有资料称,1918年杨仙逸应孙中山之召回国,在福建漳州组建了一支空军。当时桂系军阀莫荣新盘踞在越秀山上,杨奉命自闽驰机回粤,轰炸了莫荣新的督军公署。莫荣新率残部逃回广西。此说不确。第一,当年莫荣新是住在督军公署里,并非盘踞在越秀山上;第二,杨仙逸驾机轰炸督军署是在1920年,不是在1918年;今立于黄花岗公园的《杨仙逸中将纪念碑》明确记载:“民九驾机回粤讨逆,炸观音山。”第三,桂军是在1920年10月被逐出广东的,并非在1918年。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通电辞大元帅职。21日,离开广州去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空袭督军署

1920年8月12日,陈炯明率援闽粤军在福建漳州公园誓师出征,兵分三路回粤讨伐桂系军阀。8月16日,粤军向桂军发起全面进攻,连克诏安、梅县、饶平、潮安、汕头、惠州。9月26日,广东省警察厅厅长、原依附桂系的护国第五军军长魏邦平和广惠镇守使李福林率部约2万人在广州河南宣布独立,通电主张“粤人治粤”。江防舰队十余艘军舰为魏邦平所控制。集中白鹅潭,直接威胁越秀山麓的桂系广东督军署(今中山纪念堂地)。

此前,陈炯明统率的粤军在澳门购入寇蒂斯飞机两架(一说一架是澳商卢九赠送的),并附带雇用美籍飞行员史密斯、维纳二人和机械员杨标、余炳扬、吴势等多人。9月26日,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等在东莞虎门河面,分驾两架飞机起航,飞抵广州越秀山南麓上空,掷弹于德宣街粤督莫荣新公署(今中山纪念堂地),并空投大量声讨桂系军阀的传单。桂军在广州的统治秩序开始混乱。

10月22日,讨桂粤军向广州发起总攻。29日,粤军攻克广州。陆荣廷桂军残部退往广西,结束了旧桂系军阀在广东的统治。

4.平定沈鸿英叛乱

1923年1月12日,滇、桂军会合粤军第一师攻克三水,陈炯明军残部败退。同日,陈军谭启秀部及驻广州城观音山炮队,受邹鲁策动,相继反正。广东各地魏邦平、朱卓文、陈策、周之贞、方瑞麟等部,也纷纷响应讨伐陈炯明。

滇、桂军和部分粤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攻入广州城后,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进驻观音山、执信学校,后移驻大沙头。

1923年1月22日,广州江防司令沈鸿英部叛变,其李易标师袭击驻扎在越秀山的粤军谭启秀与梅萼所部,收缴了谭部枪械,随即控制了白云山、观音山、瘦狗岭等制高点;激起全体粤军公愤,主客军互相敌视的情形愈加严重。

4月3日,桂军总司令沈鸿英军以移防西江为名,复回驻观音山。

4月15日,沈鸿英公开背叛孙中山,宣布接受北洋政府任命的“广东军务督理”职务。16日,沈军李易标部7个营突然由白云山进攻滇军总司令部驻地农林试验场及观音山等地。

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宣布撤销沈鸿英的桂军总司令职务,命令畅希闵、刘震寰等部反击叛军。滇军防守广州北郊及大北门、小北门、越秀山一线。孙中山亲率卫士数十人,登临越秀山镇海楼督战。

4月19日,沈军放弃白云山南麓和广州附近阵地,沿粤汉线溃退。平叛军乘胜追击。

7月,沈鸿英叛乱被平定。

5.观音山之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8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组织广州暴动委员会。11月26日,议决乘粤桂军阀战争爆发,广州城内兵力空虚之机,立即发动武装暴动,夺取广州政权。12月7日,确定12日晚起义。

12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宣布戒严。形势危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起义。

12月11日3时30分左右,全市3000余名革命军和工人武装系红领带,举红旗,按原定部署,向市区各指定目标发起攻击。

教导团分三路出击,一路直奔沙河,一路进攻东校场、广九车站和公安局,一路进攻省长公署(今广东省民政厅地)和观音山。教导团第三营进攻文德路仰忠街的第四军军械库以及第十二师后方留守处,后由东堤经文德路直取观音山。其时,天河地区沙河、石牌、东圃等地100多名农民自卫军,沿沙河配合教导团主力攻打观音山。义军击溃了当时驻守越秀山的国民党第四军警卫团第一营和省长公署的敌军,控制了城北制高点与进出要道。利用山上旧城墙修筑了防御工事,并建立炮兵阵地,轰击在长堤的国民党第四军军部。

12月11日上午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和临时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宣告成立。

11日早晨,义军占领了观音山。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许卓带领一支80名的工人赤卫队夺取观音山军械库。他们先打进军械库附近的一座兵营,缴获了一批枪弹。在冲向军械库时,遇到密集火力的拦击,又受到大批增援敌人的侧击。撤出时只剩下十余人。

教导团第三营与工人赤卫队一部扼守观音山。农军则到观音山大北门一带警戒。中午以后,国民党军薛岳部、李福林部轮番进攻,几次冲上山头。均被击退。(www.xing528.com)

11日夜,外地国民党部队源源不断地向广州增援。

12日早晨,教导团大部分队伍开到镇海楼西线阵地,利用倾倒的城墙和城头上的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构筑起了临时防御工事。墙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沟,国民党军阵地就在小沟对面起伏的小山岗上。国民党军万余兵力猛攻,企图占领制高点。

此时,由韶关沿粤汉铁路南下的国民党军周陆两部,亦已抵广州城北。从大北门进攻观音山。拼死冲杀十余次,教导团与之激战。义军第一营、二营、炮兵连及工人赤卫队第一、六联队与部分农民军受命赶往大北门、观音山,协同教导团作战。

下午2时,义军各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步兵二连的一个排发起攻击后受挫于山腰间,国民党军队麇集山头。教导团炮连协同步枪排攻击国民党军队阵地。

3时半,起义军收复观音山阵地。随后,国民党军再次组织兵力进攻,被击退。

4时许,国民党军队又一次发起进攻。攻占义军部分阵地;一部越过观音山,进攻吉祥路,危及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安全。叶剑英派红军指挥部副官陈赓率部增援。此时,徐向前带领赤卫队由东山奔赴观音山增援。两支队伍会合,打退国民党军多次冲击,重新控制观音山。

观音山争夺战是教导团等正规部队在起义中打得最为激烈的战斗。

12月12日黄昏,国民党军源源增援,枪炮声不绝。入夜,国民党军又多次进攻观音山。义军严重伤亡。观音山至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的通道被截断,起义军与总指挥部失去联络。此时,国民党军援兵不断拥进市区,情况发生剧变,义军随即处于危急境地。

12日夜,起义指挥部决定立即撤退。教导团大部和警卫团、赤卫队各一部奉命退出阵地,向沙河方向退却。此时起义军指挥系统已乱,领导人之间失去联系。简发受命到观音山向第一联队传达撤退命令。工人赤卫队因进行街垒战,有的接不到撤退命令,有的接到了命令却不肯撤退,拼死坚守。

13日上午,国民党军分六路围攻尚未撤离的义军:其中第六路教导第四团由西村进攻观音山。停泊珠江的国民党军炮舰发炮助战。

在观音山只有教导团炮三排部分战士和一部分工人赤卫队员,坚守阵地,以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称观音山阻击战。工人赤卫队和工会骨干2000多人战死,观音山最终失守(另有资料记载,12日晚观音山已失守。疑误),工人赤卫队第二联队队长沈青带着身边的十多名战士撤退。部分义军由吉祥路退入市区。13日17时,国民党军占领整个广州市区。暴动失败。

撤出广州市区的义军共千余人,在沙河地区集结后,经太和转移到花县。16日,经整顿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

在今越秀山上,立有“广州起义史迹”纪念石牌。一立于明代城墙遗址旁,水塔东面路侧;一立于镇海楼东南海员亭牌坊下方路侧,文字相同,上书“观音山战斗遗址”:

观音山现为越秀山,是广州城北的制高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12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解除了驻观音山敌军武装,并以镇海楼为中心,在东西两线,沿明代城墙遗址构筑工事,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12日,大批国民党军队从四面八方进攻广州起义军民。敌军对观音山阵地进行了十数次轮番进攻,均被起义军击退。当晚,教导团奉命转移。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工人赤卫队员,仍守在观音山阵地。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负了伤的工人赤卫队大队长石喜抱着一个冲上阵地的敌兵,一起滚下山崖。许多工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广州市文化局

2007年9月28日

还有一块立于金印游乐场正门前东侧之四方炮台遗址岗丘脚处,上书“四方炮台遗址”。亦记述了此处在广州起义时的战事。

今天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正门大道北端,建立了一座为纪念广州起义而建的石雕“广州起义纪念碑”,1987年11月竣工,分别刻有四面浮雕。其中一幅就是观音山之战向农村转移浮雕。董必武曾诗咏广州起义:“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6.遭日机轰炸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自1937年8月底始,广州遭日寇持续轰炸达14个月之久;遭轰炸之严重程度,仅次于陪都重庆。越秀山地域未能幸免,损毁惨重。略记如下:

1937年9月22—27日,德宣路(今东风中路一带)遭日机多次轰炸。中山纪念堂落弹5枚。

1938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日军飞机11架闯进广州市区,分为数队,在广州北郊开机枪向地面扫射。其中一队日军向小北路及德宣东路口一带连续投下重约250磅的炸弹十余枚,随后转至大北外观音山麓再投数弹,企图将小北、大北附近的省立女子中学、大中中学、远东中学、市立二十八小学及广中中学炸毁。同仁里崇仁街同仁菜地、登瀛路、德宣东路口、林秀里、福成庵、药师庵、二十八小学、湛家园大街等地均遭轰炸,塌屋54间半,焚毁2间,震毁五六十间;其中,高阳里二十八小学落弹5枚,广东中学、两广人寿义庄一带落弹十余枚,死者累计超过36人,伤190人。均成灾区。

5月28日,日军空袭广州市区,中山纪念堂中弹。

5月29日上午,德宣区德宣西路思思中学被日军飞机炸毁。

5月30日,越秀北路、三元宫等处遭日机轰炸。5月31日《中山日报》整版报道:《敌机惨炸广州未已,昨又毁民房四百余》。文中报道,敌机“先后投放猛烈炸弹及燃烧弹二百余枚。计毁房屋数百座,死平民四五百人,伤七八百人,灾情惨重”。

6月4日,都土地巷遭日机轰炸,落巨弹1枚。

6月5日,德宣路芒果树街落弹1枚,附近民房倒塌多间。志锐中学校全间被毁。德宣路第15号至17号,2号至4号之一及福康园,第1号与第2号,亦倒塌。德宣东路与正南路口一带落重磅炸弹3枚,正中昌发生果店,波及附近铺户。德宣东路美光影相店落弹2枚,被炸毁屋户计由第85号至95号一连6间,双门牌由110号至114号三间,均半毁,第124号至138号亦被震塌过半,平民死伤多人。莲桂坊遭日机轰炸。德宣分局段内的莲桂一、二、三巷,被2枚炸弹击中,毁屋数十间,死伤平民多人。大石街亦遭日机轰炸。

6月7日,日机夜袭广州市,德宣西、德宣区榕树巷、德园巷均遭到轰炸。中山纪念堂前被重磅炸弹炸出个大坑。当年拍下的照片至今尚存。

6月8日,中山纪念堂再遭日机轰炸,堂顶一角炸毁,以后日渐残漏。

6月10日晚,越秀北路再遭轰炸,落弹3枚。天官里落弹1枚,毁民房,死伤多人。

6月15日,莲桂巷、莲塘路、双槐洞(今吉祥路北段东侧一带,为今广东省政府大院地)等处遭日机轰炸。

广州遭空袭之时,宪兵司令部曾三迁其址,最初迁往现解放北路542号,再迁陈塘京华酒店,三迁小北田心村(小北门外北面,今环市中路南侧,其东面不远,即今国龙大厦)。该村位于越秀山麓,山边建有水泥防空洞,“当敌机入市我们就进洞暂避,飞机一走我们即照常工作。此地是一个死角,始终没有落过炸弹”。(冯湛泉《日机空袭广州目击记》。载《广州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