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传到广州。1925年6月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六个团体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援助沪案示威大会,有万余人参加。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森(李启汉)主持,罗亦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演说。会后示威游行。
6月上旬,中共广东区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名义,派邓中夏、杨殷、杨匏安为代表赴香港联系和发动香港工人罢工,成立了“全港工团联合会”作为香港工人罢工的统一指挥机关。冯菊坡、刘尔崧、周文雍等负责组织发动广州工人罢工。
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
首先发动的是苏兆征等领导的香港海员、电车、印刷等行业的工人,其他行业群起响应,仅15天内罢工人数即达25万。
6月21日,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也宣布罢工。广州市英、日、美洋行及私人住宅雇佣的中国工人纷纷加入罢工行列,纷纷离港回到广州,与广州的罢工斗争合流。罢工浪潮激荡着整个广州社会。
1925年6月23日,省港罢工工人和广州的工农商学兵各界共10万人集会东校场,大会提出收回租界、海关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等要求。
下午二时半,举行大游行。按工农商学兵次序列队,军界按粤军、警卫军、湘军讲武学校、黄埔军校入伍生、党军一、二团各连之次序上街游行示威。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等口号,航空局飞机也升空散发传单。
游行队伍沿惠爱路(现中山路)、财政厅前转入永汉路(现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到长堤直趋沙基(现六二三路)。
14时40分,当游行队伍的前队经过沙面西桥附近转入内街,后队(黄埔军校学生)行至沙基西桥口的时候,沙面英国军警突然向游行队伍施放排枪,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葡等国军舰也发炮轰击。由于事起仓促,路狭人稠,游行群众死伤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当场中弹死亡52人,重伤170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其中军校学生士兵死23人,伤53人。酿成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又称“六二三惨案”。
广东省长公署于当日照会英、法、葡三国领事,提出严重抗议,要求严惩肇事者,撤退外国兵舰,收回沙面租界,赔偿伤亡华人等。并照会各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广东各界纷纷集会,援助罢工。(www.xing528.com)
6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召开香港工人代表大会,通过“经济封锁法”“援助省港罢工工人办法”,决定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以加强对罢工的组织领导。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4日,广州市政府成立。国民政府支持罢工,并在经济方面给予支援。
1925年7月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在东园(今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成立,为罢工最高领导机关。罢工工人清除东园的野草瓦砾,盖起了一座座葵篷竹寮。同时组织工人武装纠察队,协同广大工人群众严密封锁沙面、香港,禁止粮食外流,扣押走私物资,厉行抵制英货。
罢工委员会以苏兆征、何耀全、林伟民、李启汉等13人为执行委员,苏兆征为委员长,聘请廖仲恺、汪精卫、邓中夏、黄平、杨匏安为顾问。下设干事局、财政委员会、纠察队、保管拍卖处、会审处、工人医院、宣传学校、文书部、招待部、庶务部、宣传部、交际部、交通部、游艺部等。中共广东区委在罢工委员会中设党团组织,由邓中夏任党团书记。
在东园大门挂着“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本部”两条长匾。
7月15日,选举产生了800余名代表组成的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省港罢工最高议事决策机构。
罢工委员会组织了2000多人(最多时达5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严厉抵制外货。使香港交通运输中断,食品供应断绝。随后又改变为单纯对英封锁,规定“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
罢工期间,1925年7月21日,省港罢工工人筑路委员会决定筹建中山公路。该路自东山至黄埔,全长24公里,由罢工工人修筑。
1926年10月10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增加25%的关税附加税以安置罢工工人的条件下,发表关于停止封锁香港的布告,历时16个月之久的省港大罢工至此结束。过了不足一个月,11月6日,省港罢工委员会会址——东园被人纵火焚毁。仅存一座门楼和红楼前的一棵大树。省港罢工工人及社会各界纷纷谴责这一罪行。事后,罢工委员会发动罢工工人重建了罢工会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