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窃取广东军政大权后,由许崇智率领的北伐军由粤经赣入闽,于1922年10月12日攻克福州。18日,孙中山将入闽北伐军改称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下辖3个军,准备取道闽南进攻潮汕,讨伐陈炯明;并派邹鲁以特派员名义驻香港,联络驻广西境内的滇、桂、粤军,组成西路讨贼军,由梧州沿西江而下,直逼广州。同时,任命驻钦廉的黄明堂为南路讨贼军总司令,协同东西两路讨贼军作战。
当时,陈炯明粤军分布全粤,近10万人。陈炯明一面出兵攻闽,以阻击东路讨贼军回粤;一面以邓本殷部在高州、廉江一带阻击黄明堂部。
1922年12月,杨希闵任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任桂军第二路总司令、沈鸿英任桂军第一路总司令,与粤军代表在广西藤县白马庙举行会议,决定讨伐陈炯明,成立滇、桂、粤西路讨贼联军。
孙中山令西路讨贼军约4万人,在南路讨贼军协同下,沿西江而下,讨伐陈军。
联军迅速沿西江东下,与驻梧州的粤军莫雄、陈济棠、邓演达等部倒戈会合,东进攻击盘踞广州的陈炯明。
12月28日,西路讨贼军占领梧州,随即分两路东进:进展顺利,陈军败退。
1923年1月3日,粤军第一师团长陈济棠、卓仁机等在封川反正,脱离陈炯明。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发布讨伐陈炯明通电。滇、桂、粤联军随即于9、10两日连破陈炯明的肇庆、三水防线,直逼广州。
1月12日,滇、桂军会合粤军第一师攻克三水,陈军残部败退。同日,陈军谭启秀部及驻广州城观音山炮队,受邹鲁策动,相继反正。广东各地魏邦平、朱卓文、陈策、周之贞、方瑞麟等部,也纷纷响应讨逆。
1月15日,陈炯明军洪兆麟部在潮汕宣布归顺孙中山。
陈军四面受敌。陈炯明见大势已去,于15日通电下野,率叶举、熊略等残部仓皇退走惠州,邓本殷部退据高州、海康。
1月16日,滇、桂、粤联军进入广州。
西路讨贼军占领广州后,南路讨贼军黄明堂部收复琼崖、雷州半岛。粤北各地也被讨贼军先后攻克。
20日,孙中山任命胡汉民为广东省长,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魏邦平为广州卫戍司令。孙原拟27日由沪回穗,因沈鸿英图谋不轨而延期南下。
滇、桂、粤联军进入广州后,并没有给广州城带来安靖。他们各占一方强征暴敛。
滇军入粤后即扩充为3个军5个师,杨希闵任滇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范石生任第二军军长,蒋光亮任第三军军长(后由胡思舜接任)。(www.xing528.com)
滇军总司令部初设在农林试验场,后迁往广州八旗会馆。第一军第二师驻广州西关及其附近地区。第二军驻广州,该军司令部设在天字码头旧水师提督署内。第三军驻佛山、三水、石围塘广三铁路沿线。
1月22日,沈鸿英部李易标师进攻观音山谭启秀防地,收缴谭部枪械。
其间,桂系军阀沈鸿英(中央直辖桂军第一路总司令)利用“客军入境,广东亡省”的流言,离间滇、桂军与粤军的关系,称魏邦平将联络粤籍各军,驱逐入粤的滇、桂客军。
1月26日晚,沈鸿英在海珠江防司令部滇军杨如轩旅部驻地,以召开地方善后和卫戍会议(史称江防会议)为名,企图诱杀广东军政首要胡汉民、邹鲁、魏邦平等人。以巩固自己在广东的统治。开会时,沈鸿英托故缺席。会议由桂军总司令刘震寰主持。
会上,沈鸿英部几名将领蓄意挑起争端,攻击魏邦平,沈部军长李易标随即拔枪向胡汉民、魏邦平等射击,胡、魏等卧倒未中,会场大乱。
杨如轩以事件发生在其旅部,责任重大,出面劝阻。
胡汉民、邹鲁由刘震寰护卫逃离会场,魏邦平被沈部警卫人员捉获捆绑。李易标等欲将魏押往沈军总部,遭杨如轩拒绝,改送滇军总部。
会后,沈军参谋长黄鸿猷与军长刘达庆乘汽车返部,途经长堤时被误作胡汉民被沈军击毙。
这次事件,史称“江防司令部会议事变”或“江防会议事变”,亦称“沈鸿英事件”。
事变发生后,沈鸿英与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联名宣布魏邦平罪状,称魏反复无常,勾结陈炯明图谋不轨,并将魏旧部粤军第三师驻穗部队缴械;沈又擅自委派其第二军军长古日光为广州公安局长。
胡汉民被迫辞去省长职务。
孙中山闻变,立即致函各路海陆军将领,指斥沈鸿英逆迹,说对沈“必须从速进剿,迟恐滋蔓难图”。
拥护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部正离闽回粤,滇军李烈钧部、朱培德部也陆续入粤,形势于沈鸿英不利。
1923年2月12日,沈鸿英为缓兵计,发电迎孙回粤主政,并率部退出广州,移驻西江、北江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