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200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社会民生各项事业不断改善。1949年人均寿命为男36.4岁,女38.5岁。2005年,民生经费投入人均496元,人均寿命为男72.3岁,女75.6岁。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民众镇水陆交通便捷,经水道可直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京珠高速、番中公路横贯民众,每天近万辆车次穿梭而过,市内9、31、34路公交车往来穿越。1982-1992年,民众镇共投资1.5亿元,对18条道路进行硬底化,总长41.53公里,面积100.71万平方米,改变了交通落后状况。乡村道路发展迅速,1993-2003年,投资3178万元建成8条二级环镇公路,总长36公里,其中桥梁12座,实现村村通公路。2003年5月,大骏客运站开业,设省内长途深圳、广州、东莞、虎门、宝安、樟木头、龙岗7条线路,省外长途四川、湖南、江西3条线路,每日发车123班次,运客1500人次,有效地舒缓了中山市东部的客运压力。2004年末开通镇内52、53、54三条线路公交车,实现村村通公交车。2005年投入1150万元实施民众大道、浪网大道、孖宝路、文化路路灯建设、排水管安装、道路绿化等工程。1979年民众地区电网初具规模,电力主要用于农田排灌、居民照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城南、沙仔、沿江等工业园建成,工商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8857.7万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22124.9万千瓦时。80年代末,民众、浪网居民已用上自来水。自来水由新涌口三角水厂、港口镇马大丰水厂和民众镇自来水厂供应,管道总长103.85公里,用户9804户,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民众水厂建有二组泵房一间,加氯加药间一间,矾池一座,电机6台,混合反应池、斜管沉淀池一座,重力无阀滤池两座四组,清沙池一座,容量1600立方米,保障居民每天饮上合格自来水。
教育硕果累累,不断反哺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众教育落后,仅有几所简易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接管教育,小学增加到12所。1949年,民众初小、文盲人口28199人;2005年,民众高中及以上学历23212人,初中33625人。1979年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撤销小学附设初中班,分片办初中。1982年普及小学教育,198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0年,投入527万元完成了最后一批校舍危房改建,实现“无危房镇”。1996年后,民众镇加快了发展教育的步伐,针对中小学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状况,投入5755万进行薄弱学校改造和布局调整。2005年,把原有的28所中小学校通过新建、改建,最终合并成12所。其中公办中学3所,学生6031人,入学率99.8%;公办小学6所,学生7896人,入学率100%;民办中小学校3所,学生1678人。幼儿园24所,幼儿2760人,入学率100%。中学教师337人,小学教师318人,幼儿园教师251人,学历达标率为77.4%、81%、100%。民众镇先后投入1500万元,按照省、市等级和规范学校要求配置设施设备,完善各种场室。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全镇中小学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符合省规范学校条件3所。成人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常年不停,全镇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科技工作得到加强。1980年后民众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1996年7月,民众镇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202人,技术职称849人。建立丰本农业科技园、健雅生物科技园、民平香蕉有机栽培示范区、裕安香蕉高产栽培示范园、海枣椰园林淋花示范区、义仓生态养殖示范区等6个科技园区。完成科研课题26项,取得科技成果25项,获市及以上奖励21项,建成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各1个,年接受省内实用技术培训近万人次,促进科研转换成果。
文化事业日益昌盛。2005年,民众镇有文化广场2个、公园1个、影剧院1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乒乓球馆、桌球室、溜冰场、灯光篮球场一应俱全。文化广场节假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播放电影,邀请粤剧团演出;平时晚上云集上百人跳健身舞。到民众公园进行打篮球、打乒乓球等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一度传统龙舟竞渡、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吸引成千上万人观看,镇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www.xing528.com)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民众医院只有一座160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一间产房、十张病床、一台价值800元的显微镜和一座高压消毒炉。经过多次改造扩建,添置设备,院貌更新,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医院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在册职工160人,设病床120张,医疗设备齐全。住院部设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牙科、中医科、皮肤科、疼痛科,基本满足镇内外病患者需求。2005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村级卫生站14个。参加医疗保险16643人,参保率25.5%;参加合作医疗60078人,参加率90.6%。环境卫生也有较大改善,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添置新式压缩垃圾车、大型斗车和一批平板车。垃圾日产日清,环卫工人105人,24小时保洁,居民卫生意识提高。2005年7月,民众获评为广东省卫生镇。
人民群众生活有较大改善。1979年,农民人均收入140.3元,全年口粮分配稻谷292.2公斤。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人均收入增至1586元,是1979年的11.3倍。1995年获市农村小康达标镇称号。2000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7600元,是1990年的2.46倍;农民人均年收入4846元,是1990年的2.1倍;居民储蓄存款64055万元,人均存款9239元。2005年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9031元,农村人均年收入6980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5.5%、12.35%;居民储蓄存款114118万元,人均存款15261元,比2003年增2174元。1979年前,农户住宅以茅房居多,少数为砖木结构低矮平房,人均居住面积24.19平方米。2005年私人建钢筋混凝土房屋18172座,总面积621781平方米,人均住房34.3平方米。社会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住、行趋向讲究。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音响、电磁炉等各种高档家电进入普通家庭。全镇拥有汽车1316辆,摩托车8747辆,程控电话18083台,移动电话21151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有“五保户”老人226人,人均供养5973元,达到当地居民年均收入水平。有敬老院1所,供80个孤寡老人居住。院内设有电视机、电话、洗衣机、电冰箱、健身娱乐器材。专职人员照顾起居饮食、看病,人均供养待遇6000元。镇设有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为574名残疾人发放90.4万元救助金,为特困生助学1068人次,发放助学金54.8万元。
从成陆到建区,从以往到现在,民众人不断发展自己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众经历了农村改制、工业农业主体变换、企业产权改革,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群众精神文明不断进步,治安环境日趋良好,社会更加和谐,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勤劳纯朴的水乡人,以“四最精神”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自己的艰苦努力,不断建设岭南水乡——民众,把水乡民众打造成富庶文明、宜居宜商的文明城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