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中的环境保护法概述

《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中的环境保护法概述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环境保护法。现行《环境保护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冲突”。与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过多次修改,很多方面与《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有“冲突”。现行《环境保护法》于2011年列入立法计划,2014年4月24日,历经四次审查,新《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中的环境保护法概述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环境保护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正式实施,一直沿用至今。经过二十几年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行《环境保护法》已不能满足当今环保工作需求。现行《环境保护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冲突”。现行《环境保护法》实施以后的29年时间里,国务院已经颁布了30多部专门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与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过多次修改,很多方面与《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有“冲突”。现行《环境保护法》于2011年列入立法计划,2014年4月24日,历经四次审查,新《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1)环境的概念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并具体列举了“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分类

(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由一个个的院落、村落和城镇所组成,同时也包括人们生产劳动的场所。生态环境是指由各种自然因素组成的总体,可以是纯自然的,也可以是半人工的,如农田生态环境。

(2)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也称天然环境,是指地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干预或只受人类轻微干预、尚保持自然风貌的环境,如野生动植物、原始森林等。人工环境又称人为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改造或人类创造的,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环境,如水库、道路、公园、城市等。(www.xing528.com)

(3)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风景园林建设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对保护环境和改善、提供新的环境有重要影响,是解决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

3)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的任务就是保护人类发展和生态平衡,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人类在环境的不良影响下产生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同时也保证自然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4)环境保护与城市园林绿化

环境保护是为人民谋福利,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伟大事业,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是人们的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而目前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中,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又是重中之重。城市园林绿化则是解决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促进良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和改善人们生存条件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治理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风景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景园林建设本身就是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时,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