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系统工程,关系方方面面,既有纵向的管理工作,又有横向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公园的生存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问题。
1)公园管理的层次性
按照纵向管理,公园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3个层次(见图5.3)。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3个层次的管理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图5.3 公园管理结构示意
宏观管理方面是国家最高级的层面。它主要从方向性、政策性方面,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制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订促进公园事业发展的政策、理论研究和行业指导。按照先进国家的经验,国家应当成立国家公园局,负责公园的管理工作。我国的公园管理职责在住建部,住建部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促进了公园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公园事业的方向、性质和任务。宏观管理应做到把得住、放得开,用法规规范,用政策引导,扩大公园数量,提高公园的质量,把根基打牢,把事业做大做强。
中观管理方面是省(市)自治区级的层面。它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贯彻,制订地方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订促进发展的政策,抓规划这个龙头,抓公园的宏观控制,抓基础建设,抓公园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园行业工作。中观管理要发挥桥梁和中坚作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工作,同时发挥基层的积极性。
微观管理方面是指公园的一级管理,包括绿化生态、园容卫生、游览服务、设施设备、安全秩序和基础管理等方面。公园微观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必须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即绿化生态、园容卫生、经营服务、设施设备、安全秩序和基础管理(见图5.4)。微观管理是公园管理的基础,是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过细的工作,要学会自律自强和自我发展,工作精益求精,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
2)公园管理的具体内容
图5.4 微观管理示意图
要实现公园绿地的各项功能,建园是基础。管理工作要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体现公园社会公益事业的宗旨,处处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的要求。公园绿地的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养护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管理的标准化等内容。
(1)日常养护管理
①园艺养护。公园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综合体,要服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公园里花草树木需要不断地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保持正常生长,达到美化园容的要求。任何园艺布置,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长期的养护调整,才能使园艺布局逐步完善,体现设计意图。园艺养护包括植物调整、合理修剪、花卉培育和更新、浇水、施肥、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控等内容。
②设备维修和安全管理。设备是实现服务的基本条件。重点是服务设备的维修,要贯彻经常持久,以修为主的原则,克服“重建轻修”的思想。设备维修的内容包括水电设备维修;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油漆、粉刷;服务设施的检修和保养;机械保养等。保障游客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关心入微,坚持不懈,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并且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www.xing528.com)
③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卫生岗位责任制,建立固定的卫生管理组织和聘任专职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园地清扫和保洁,垃圾处理,厕所保洁和管理,下水道疏通和管理,所有标志牌、坐凳设施的保洁等。
④商业服务设施的管理。为了适应游客的需要,应当设置商业服务性设施,但要服从公园规划布局,与公园功能、规模、景观相协调,并经绿化主管部门批准。不能破坏景观,影响游览秩序。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商业、服务网点的位置。对规模和形式,要统一进行规划和建设。餐饮服务、小卖部、游艺服务、照相服务等经营性活动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获得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的许可,在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其内容、规模、形式、外形、色彩等必须与公园的功能、景观协调,要遵守卫生、安全等管理规定。
⑤丰富活动内容。要体察游人的心理和思想,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达到“寓教于乐”的要求。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范围的界定、活动方式的认定、活动的收费管理、临时活动设施的管理等。大型群众性活动须有多方配合,应事先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⑥协助执法管理。内容包括宣传、巡察、劝阻、报告等。
⑦资金核算管理。内容包括年度预算、中途核算、年末决算等。
⑧档案管理。内容包括公园种植调整档案、植物养护档案、设施维修档案、活动档案等。应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①生物灾害管理。“预防为主、科学防范、加强合作”是新时期防控生物入侵的指导原则。城市绿化必须从管理上降低生物入侵带来的风险,应以防为主,开展控制生物入侵的技术研究和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检疫力度,构筑外来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生物入侵;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治理入侵生物;加大防控技术的研究,为科学防控提供保障。
②自然灾害管理。公园绿地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群落层次丰富的绿地有蓄水抗洪,防止水土流失,抵制沙尘暴、防灾减灾等作用。在建设和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绿地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地形、植物群落结构方面尽可能模拟自然。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应制订一套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地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机械使用、用电、高空作业、水体、设施隐患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要求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重视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实施安全管理考核一票否决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人流的频繁聚散容易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绿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来确保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管理的标准化
①制订公园绿地养护技术标准,是城市公园绿地具有最佳景观效果的质量保证和措施要求。各省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地方公园绿地养护标准。
②公园绿地作为国家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其管理和维护费用已被列入各地财政支出之一。绿化主管部门在管理的同时,要合理使用财政资源,保证绿地具有最佳状态的景观面貌。绿化主管部门可采取招投标等形式对所管辖公园绿地决定管理单位,并以合同形式进行考核管理。绿化主管部门作为合同的甲方,制订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要求和考核标准对养护效果进行监管。同时,投标的企业也应具有一定的资质以确保绿地养护质量。
③公园绿地内的环境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公园绿地的效益和功能发挥。对绿地管理企业要进行质量和环境认证体系管理(ISO 9000和ISO 14001)。通过开展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为管理单位提供一个共同的、连续的管理思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绿地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