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核算是解剖经济运行的手段
经济核算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对各类经济活动的分析。可以是定期的经济活动分析,也可以是对某一特定项目的专题分析。通过经济核算掌握经济主体的经济发展过程、发展速度、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为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经济核算是经济管理基础工作之一。
园林绿化业的各种经济主体,从事不同的经济活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还可以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它们共同的特点都必须投入相当的生产要素,都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为了争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都需要推行经济核算制度,用以考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占用下,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投入后,所形成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核算可以反映经济管理的成果,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
2)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符合社会需要的成果,是指在质量、品种等方面符合市场需要的成果。评价经济效益的范围不同和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成果可以是物质产品,也可以是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所谓劳动消耗,是指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消耗。所谓劳动占用,是指经济活动中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的占用。讲求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少量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
经济效益分析是以数据来评价和研究经济效益的。这种研究需要通过设置经济效益计算指标来体现。园林绿化业中常用的指标如下: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活劳动消耗所形成的经济效益。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有用成果与同期活劳动消耗总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2)成本净产值率
成本净产值率是反映全部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成本是用货币表示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的消耗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为了提高成本净产值率,一方面要增加生产收入,积极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减少成本支出,努力降低劳动消耗。成本净产值率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增产节约的经济效益。
(3)成本利税率
成本利税率是反映全部成本投入形成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子采用上缴而不是实现利润、税金,因为只有上缴的利润和入库的税金,才能形成社会效益。
(4)资金产值率
资金产值率是反映资金占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母指固定资产平均净值与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之和。
(5)资金利税率
资金利税率反映一定时期内每百元(或万元)资金占用所提供的上缴利税额,反映资金对国家财政作的贡献。其计算公式为:
(6)技术进步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是通过同一时期生产收入增长额与新增生产资金的比率来衡量,它表明一定时期物质生产部门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引起的生产收入的增长。其计算公式为:
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指标有一定的假定性,并不是所有新动用的生产资金在技术上都是完善和先进的。但从总体看,它能概括地表明采用新材料、新设备对生产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
3)经济核算的方法(www.xing528.com)
园林绿化业中有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中,有营利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也有非营利的物质生产部,都应该进行经济核算以考核其经营成果,但是所采取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
(1)物质生产部门的核算方法
从生产角度考察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值
总产出: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也称总产品。它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售出和可供出售的物质产品的总价值。
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计入中间投入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过程所消耗和转换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二是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
从宏观上说,各个生产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2)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核算方法
营利性单位的核算:其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来源于业务收入。这类单位的总产出即其业务(营业)收入,没有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单位,应加上虚拟的固定资产折旧。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非营利性单位的核算:一般没有经营收入或有收入但抵不了支出。其总产出是核算期内提供服务的总费用。总产出以经常性支出加固定资产虚拟折旧的办法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如设备购置、零星土建工程费用要扣除。
总产出=劳动者收入+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虚拟折旧
中间投入是指在从事其业务活动中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办公费、修理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书报费、运输费、宣传费等。
4)推行经济核算制度
经济核算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部门是经济核算的组织者。通过财务计算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情况。把经营管理与经济核算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各项生产业务活动进行经济评价。经济核算概括了一切经济活动的成果,它监督各项工作的进行。正确运用经济核算手段,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1)推行责任制是推行经济核算的基础
各个生产、经营部门和生产岗位要克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干好干坏一样吃“大锅饭”的状况,这是保证经济核算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巩固提高的重要条件。建立责任制,才有可能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行分级分口管理,才有可能把计划指标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才有可能考核它们完成任务的情况、经济效益的大小。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所有单位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计划、生产、服务、技术、劳动、物资、财务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要对材料消耗、工时消耗、设备利用、物资储备、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制订合理的定额,建立完整先进的定额体系。定额是计划管理的基础,也是搞好经济核算的条件,没有定额就像没有尺子一样,没有核算的依据。要按定额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考核工作效率和经济成果。
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所反映的数量、质量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都要有原始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对物资的购进、领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转移,要实行计量验收制度,既要验量,又要验质,做到准确无误。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是检查经营成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揭露矛盾,及时进行调整、控制,避免造成终期不可挽回的失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