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1墙面基层抹灰处出现空鼓和裂缝
原因分析:
1)墙与门窗框交接处塞缝不严。
3)基层处理不当,造成抹灰层与基层黏结不牢。
防治方法:
1)墙与门窗框交接可用水泥石灰加麻刀的砂浆塞严再抹灰的方法防治连接处裂缝问题。
2)在踢脚板上口宜先做踢脚板,后抹墙面方法,特别注意不能把水泥砂浆抹在石灰砂浆上面。
3)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一般应浇两遍水。
现象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
原因分析:
1)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产生起泡。
2)底层灰太干燥、没有浇水,压光容易起抹纹。
3)石灰膏陈伏期太短,过火灰颗粒没熟化,抹后体积膨胀,出现爆裂、开花现象。
防治方法:
1)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用石灰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七八成干后方可抹后一层。
2)底层灰抹完后,要在干燥后洒水湿润再抹面层。
3)罩面石灰膏熟化期应不小于30d,使过火颗粒充分熟化。
现象3地面起砂、起粉
原因分析:
1)水泥砂浆拌和物的水灰比过大。
2)不了解或错过了水泥的初凝时间,致使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3)养护措施不当,养护开始时间过早或养护天数不够。
4)地面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过早上人。
5)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品种或强度等级不够或受潮失效等还有砂子粒径过细,含泥量超标。
6)冬期施工,没有采取防冻措施,使水泥砂浆早期受冻。
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水灰比。
2)掌握水泥的初、终凝时间,把握压光时机。
3)遵守洒水养护的措施和养护时间。
4)建立制度、安排好施工流向,避免地面过早上人。
5)冬期采取技术措施,一是要使砂浆在正温下达到临界强度。
6)严格进场材料检查,并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强调砂子应为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现象4地面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仍有浮灰、浆膜或其他污物。
2)基层浇水不足、过于干燥。
3)结合层涂刷过早,早已风干硬结。
4)基层不平,造成局部砂浆厚薄不均,收缩不一。
防治方法:
1)基层处理经过严格检查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
2)结合层水泥浆强调随涂随铺砂浆。
3)保证垫层平整度和铺抹砂浆的厚度均匀。
现象5踏步阳角处裂缝、脱落
原因分析:
1)踏步抹面时,基层较干燥,使砂浆失水过快,影响了砂浆的强度增长,造成日后的质量隐患。
2)基层处理不干净,表面污垢、油渍等杂物起到隔离作用,降低了黏结力。
3)抹面砂浆过稀,抹在踢面上砂浆产生自坠现象,特别是当砂浆过厚时,削弱了与基层的黏结效果,成为裂缝、空鼓和脱落的潜在隐患。
4)抹面操作顺序不当,先抹踏面,后抹踢面。则平、立面的结合不易紧密牢固,往往存在一条垂直的施工缝隙,经频繁走动,就容易造成阳角裂缝、脱落等质量缺陷。
5)踏步抹面养护不够,也易造成裂缝、掉角、脱落等。
防治方法:
1)抹面层前,应将基层处理干净,并应提前一天洒水湿润。
2)洒水抹面前应先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并应随刷随抹。
3)控制砂浆稠度在35mm左右。
4)过厚砂浆应分层涂抹,控制每一遍厚度在10mm之内,并且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5)严格按操作规范先抹踢面,后抹踏面,并将接槎揉压紧密。
6)加强抹面养护,不得少于养护时间,并在养护期间严禁上人。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凝结后防止成品损坏。
现象6瓷砖空鼓
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浇水不透。
2)基体表面偏差过大,每层抹灰跟得紧,各层之间黏结强度过低。
3)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稠度掌握不好,产生不同的干缩率。
防治方法:
1)严格按工艺规范要求操作。
2)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时,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再抹后一层,底层的抹灰层强度不得低于面层的抹灰层强度。
3)抹灰应分层进行,每遍厚度宜为5~7mm,当抹灰总厚度超出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现象7瓷砖粘贴墙面不平
原因分析:
1)结构墙体墙面偏差大。
2)基层处理检查不认真。
防治方法:
掌握好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的要求,加强对底层灰的检查。
现象8瓷砖拼缝不直、不匀和墙面污染
原因分析:
1)没有分格弹线,排砖不仔细。
2)原材料偏差过大,操作不仔细。
防治方法:
1)按施工图要求,针对结构基体具体情况,认真进行分格弹线。
2)把好进料关,不合格材料不能上墙。
3)擦完缝及时清扫,对某些污染,采用20%盐酸水溶液刷净,后再用清水冲干净。
现象9外墙面砖空鼓或脱落
原因分析:
1)外墙饰面自重大,底子灰与基层产生较大的剪应力。(www.xing528.com)
2)砂浆配合比不准、水泥安定性不好和砂子含泥量大。
3)大气温度热胀冷缩的影响,在饰面的应力的作用。
防治方法:
1)外墙基体力争做到平整垂直,防止偏差带来的不利情形。
2)面砖使用前应提前浸泡,提高砂浆与面层的黏结力。
3)砂浆初凝后,不再挪动面砖,并应实行二次勾缝,勾缝勾进墙内3mm为宜。
现象10面砖分格缝不匀或墙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
1)没有按大样图进行排砖分格。
2)面砖质量不好,规格偏差较大。
3)操作方法不当,操作技术不熟练。
防治方法:
1)核对结构偏差尺寸,确定面砖粘贴厚度和排砖模数,并弹出排砖控制线。
2)考虑碹脸、窗台、阳角的要求,确定缝子再做分格条或划出皮数杆。
3)要求阴阳角要双面挂直,弹垂直线,作为粘贴面砖时的控制标志。
4)面砖粘贴前,应进行选砖,粘贴面砖时,应保持面砖上口平直。
原因分析:
1)基层没处理好,平整度没达标准。
2)板材质量没把关,试排不认真。
3)操作没按规范去做。
防治方法:
1)应先检查基层的垂直平整情况,对偏差较大的要进行剔凿或修补,使基层到饰面板的距离不少于5cm。
2)施工要有施工大样图,弹线找规矩,并要弹出中心线、水平线。
3)对饰面板进行套方检查,规格尺寸如有偏差应进行修整。
4)对饰面板安装前应进行试排。使板与板之间上下纹理通顺、颜色协调,缝平直均匀。
5)安装时,应根据中心线、水平通线和墙面线试拼、编号,并应在最下一行用垫木材料找平垫实,拉上横线,再从中间或一端开始安装。
现象12饰面板开裂
原因分析:
1)受到结构沉降压缩变形外力后,由于应力集中,板材薄弱处导致开裂。
2)安装粗糙,灌浆不严,预埋件锈蚀,产生膨胀,造成推力使板面开裂。
3)安装缝隙过小,热胀冷缩产生的拉力,使板面产生裂缝。
防治方法:
1)安装饰面板时,应待结构主体沉稳后进行,顶部和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隙,以防结构沉降压缩。
2)安装饰面板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嵌缝严密防止侵蚀气体进入,锈蚀预埋件。
3)采用环氧树脂钢螺栓锚固法,修补饰面,防止隐患进一步扩大。
现象13饰面板墙面碰损、污染
原因分析:
1)板材搬运、保管不妥当。
2)操作中不及时清洗,造成污染。
3)成品保护措施不妥当。
防治方法:
1)尺寸较大的板材不宜平运,防止因自重产生弯矩而破裂现象。
2)大理石板有一定的染色能力,所以,浅色板材不宜用草绳、草帘捆扎,不宜用带色的纸张来做保护品,以免污染。
3)板材安装完成后,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易碰撞部位要用木板保护,塑料布覆盖。
现象14块材地面铺贴空鼓
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
2)结合层水泥浆不均匀。
3)找平层所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太稀或铺的太厚。
4)板材背后浮灰没有擦净,事先没有湿润。
防治方法:
1)基层面必须清理干净。
2)撒水泥面应均匀,并洒水调和。或用水泥浆涂刷均匀。
3)干硬性水泥砂浆应控制用水量,摊铺厚度不宜超过30mm。
4)板材在铺贴前都应清理背面,并应浸泡,阴干后使用。
现象15块材地面板材接缝不平、不匀
原因分析:
1)板材本身厚薄不匀。
2)相通房间的地面标高不一致,在门口处或楼道相接处出现接缝不平。
3)地面铺设后,在养护期上人过早。
防治方法:
1)板材粘贴前应挑选。
2)相通房间地面标高应测定准确。在相接处先铺好标准板。
3)地面在养护期间不准上人或堆物。
4)第一行板块必须对准基准线,以后各行应拉准线铺设。
现象16花饰安装位置不正确
原因分析:
1)基层预埋件或预留孔洞位置不正确。
2)安装前未按设计图样在基层上弹出花饰位置的中心线。
3)复杂分块花饰未预先试拼、编号,安装时花饰图案吻合不精确。
防治方法:
1)基层预埋件或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安装前,应认真按设计位置在基层上弹出花饰位置的中心线。
2)复杂分块花饰的安装,必须预先试拼,分块编号,安装时花饰图案应精确吻合。
现象17墙面接槎有明显的抹纹,色泽不均匀
原因分析:
1)墙面没有分格或分格过大,抹灰留槎的位置不当。
2)没有统一配料,砂浆的原材料不一。
3)基层或底层的浇水不均匀,罩面压光操作不当。
防治方法:
1)抹灰时,应把接槎的位置留在分格处或阴阳角、落水管处,并注意接槎部位的操作,避免发生高低不一、色泽不匀等现象。
2)室外抹灰稍有抹纹,在阳光下看就很明显,影响墙面的外观效果。因此,室外抹水泥砂浆墙面应做成毛面;用木抹子搓毛面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圈形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起毛纹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