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作为一种建筑物,一经建成就会不断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建设环境条件明确的基础上,通过在设计、施工以及养护过程中采取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公路的应有使用寿命和正常服务水平。
公路自然区划就是以影响公路建设的各种自然因素为依据,按照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划分成的区域等级系统。《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则是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而编制的规范性文件[2-1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基本上沿用了苏联以气候单因素为主的区划方法。到1959年提出了公路气候区划方案,并于1964年进行了修改;1978年11月由国家交通部公路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并纳入《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在此基础上,1986年交通部颁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并沿用至今[2-11]。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见图2-3。
图2-3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公路自然区划结合了我国地理和气候特点,分为三个等级[2-11]。
●一级区划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地理、气候因素而确定。对纬向性的区域,采取了气候指标;而对非纬向性的区域,则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作为指标。(www.xing528.com)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是其标志则是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
和《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相类似,每个分区可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提出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方面的要求。
但是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公路自然区划的服务对象是以低等级为主的公路建设,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现行区划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②自然区划的划分偏重于自然地理和气候体系,而对公路病害尤其是耐久性病害涉及较少,从而导致很多在役公路桥梁出现耐久性的劣化,不能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和正常服务水平。
因此,无论是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还是建筑气候区划标准,都不能作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区划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