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时间管理技巧-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

大学生时间管理技巧-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大学生都有俗称为“拖延症”的问题,总是喜欢把分内的任务一拖再拖,直到快要截止前才急急忙忙地赶工,结果不仅给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紧张,也影响了任务完成的质量,甚至忙中出错。难道“拖延症”真的改不了吗?可见,建立起了新的良性循环,就自然能替代由于“拖延症”而导致的恶性循环。总之,掌握了合理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消除“拖延症”的危害,也有利于劳逸结合,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时间管理技巧-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

不少大学生都有俗称为“拖延症”的问题,总是喜欢把分内的任务一拖再拖,直到快要截止前才急急忙忙地赶工,结果不仅给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紧张,也影响了任务完成的质量,甚至忙中出错。尽管这种人事后也常后悔,但下一次仍然会犯同样的老毛病。难道“拖延症”真的改不了吗?下面提供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你做好时间管理,并克服办事拖拉的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激发起做事的兴趣或动机。实际上,惰性反映出的是动机不足。不难发现,有些事情(如打游戏、看连续剧等)即使没有人监督你、鼓动你,你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时间再久也不觉得烦或累。原因何在?因为你乐在其中。可见,对那些你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能找到吸引你的地方(即使它不是任务的本来自的也不要紧),就容易促使你开始行动并坚持下来。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早期在做有关人类性行为的开拓研究时,很难找到访谈对象,不过他还是顶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完成了对100多名女性的访谈[1]。多年以后他也坦承,让他坚持下来的动力并不完全出自科学研究,“当时我还很年轻,会见女性能给我一种新鲜而刺激的感觉”。其实这跟今天一些人为了博得异性的青睐而努力学习是差不多的。当然,如果你能从所从事的任务本身找到乐趣和价值就更好了。

第二,利用日程表进行统筹案排。有的人生活没有计划,比较散漫,想到什么干什么,想不起来就忘了,结果虽然总是忙忙碌碌,却常常顾此失彼。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际上,只要利用一个小小的日程表,不管是手写的还是电子的,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时间利用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只要案排得当,学习、社会实践、休息娱乐等各种活动完全可以齐头并进,做到忙而不乱。对某些工作量较大的任务,如果可以化整为零,就可以穿插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做。另外,你还可以巧用“边角料”时间,也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干不了大事或正事,却可以见缝插针似地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如整理物品或电脑文件等)。对某些不需要分配太多注意力,已经自动化了的活动,甚至可以做到“一心两用”(如一边健身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

第三,案排任务要分清轻重缓急。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确实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就需要分清主次,舍轻就重。例如,对那些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最好马上去办;对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可制定计划,案排合适的时间去办;对那些不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争取能寻求外援的帮助,托人代办;对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则可灵活处理,实在不行就果断舍弃。这样一来,即使你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至少做到了抓大放小。相反,如果什么容易干什么,就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进入信息时代后,各种通讯联系(如电话、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等)就像是不速之客,会对正常事务造成不少干扰。因此,在需要专心干正事的时间段,你最好远离那些容易分散人注意力的东西(如手机或电脑),不要让它们很方便地就能诱惑到你。你可以定期查看一下通讯联系的情况,但没有必要时不时地去刷新。(www.xing528.com)

第四,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或习惯。常言道,“自信来自于自律”。即使再艰难的事情,只要你把它变成习惯,终将习惯成自然。例如,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很辛苦,但实际上,如果你坚持每天定时去教尝自修,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不这么做都觉得别扭。万事开头难,也许一开始你仍然需要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原来的惰性,不过,在形成规律后,你基本上不用特别费力,就会自觉地行动。可见,建立起了新的良性循环,就自然能替代由于“拖延症”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另外,还有的人作息时间晨昏颠倒,与大多数人不同步,常常错过或放弃正常的学习或社会活动。尽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性,但你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根据外部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还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哲学家叔本华就非常提倡早起,认为精力最充沛的上午适合人们做最重要的正事,他本人总是把整个上午用来思考和写作,其间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2]。不仅如此,跟其他人的作息时间保持同步还可以对个人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有利于你建立良好的习惯。

最后,要学会等待,日程案排也最好留有余地。很多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还要取决于其他人的进虔或回复,与其急不可耐要求马上出结果,不如把注意力转去从事其他的任务。在应该等待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等待,并不是一种拖延,反而是成熟的表现。在等待的过程中,原来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能会峰回路转,或者行动的时机会趋于成熟,或者新的灵感会突然降临,让你茅塞顿开……当然,你首先要区分,什么时候应该等待,而什么时候不能拖延。另外,尽管我们强调高效地案排、利用时间,但并不是说日程案排越紧凑越好。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弹性是很有必要的,以避免临时的冲突。同时,日程案排过于紧张也容易让人超负荷运转,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身心健康。例如,曾在微软、谷歌等大企业担任要职的李开复在被查出癌症后对患病原因进行了反思,他在2013年9月6日的微博中这样写道,“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我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所以给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工作,还曾天真地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事后看来,这样的代价确实太大了,值得引起我们的警醒。古诗有云:“偷得浮生半日闲”,对那些临时空余出来的时间,你也不妨像古人一样,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闲暇,养精蓄锐。劳逸结合,才能持久不懈。

总之,掌握了合理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消除“拖延症”的危害,也有利于劳逸结合,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