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的选择到底是主动的、可以预测的,还是偶然的?有些人认为,人生好比是下棋,进退取舍都由自己掌控,输赢取决于技术的高低。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切皆是命中注定的思想可以说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探讨那些难以预测但又会影响个人发展方向和成就水平的因素。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早期的人类由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有限,往往会将无法把握或确定的事情都归为天意[23]。当人们碰到选择的难题时也常常通过各种随机的方式来探求上天的旨意,诸如占卜、算卦、抽签、掷骰子等等,明明是偶然的结果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既然是天意,就不可违背或抗争,必须服从命运的案排。人们相信,如果时运不济,再能干的人也会默默无闻,而一旦时来运转,再平庸的人也能飞黄腾达。宋朝时期的一位名相吕蒙正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叫《命运赋》,其中列举了很多人的例子以说明“运气”之于人生境遇的影响,从姜太公、孔子、诸葛亮到韩信等。吕蒙正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这样写道,“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宫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显然,这种将人生成就完全归功于命运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在西方,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科学和理性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开始摆脱天意的束缚,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以为世界万物乃至宇宙都是确定的,这在19世纪著名的法国学者皮埃尔·西蒙·德·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身上达到了顶峰。拉普拉斯认为,只要具备充分的信息,通过理性的计算,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他甚至构想出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精灵,它“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过去未来,无所不晓”,后人称之为“拉普拉斯之妖”[24]。可惜,对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超级智慧是难以企及的。
时至今日,偶然性的作用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只是人们不再把它看作神秘的天意,而是复杂世界所固有的不确定性[25]。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案例都显示,一个偶然的机遇也许就会改变个人的发展道路。
例如,世界上第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FORTRAN的创始人之一丝翰·巴克斯(John Backus)开始从事编程工作就纯属偶然[26]。那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巴克斯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硕士学位后不久,有一天散步时路过IBM公司的总部,看见正在展览的一个庞然大物---一台新款的电子计算机。因为巴克斯好奇地盯着它看,IBM的一位解说员就问了他一些问题。巴克斯提到自己是学数学的,解说员示意他上楼,于是,在糊里糊涂中,巴克斯接受了一次面试。在计算机刚刚兴起的年代,软件的研发可谓从零开始,连大学里也没有教授此类课程,所以IBM公司只能寻找那些有可能解决问题的人才。巴克斯虽然没有相关的经验,但他十分擅长解决逻辑谜题,于是被当场聘用,成为开拓新领域的带头人。
又如,认知疗法的创始人阿伦·贝克(Aaron Beck)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贝克读大学时主修的是英文和政治学,还选修了艺术、音乐、会计,其兴趣如此广泛以至于他一虔对继续深造的方向拿不定主意[27]。由于贝克小时候曾因偶然摔了一跤而生了一场重病,从此非常害怕手术尝或看见血,为了克服自己的恐血症,最终他毅然选择了学医。在参加医学院的入学考试时,虽然贝克没有什么过人的优势,但由于他喜欢读的书正好也是面试的教授所喜欢的,结果就被录取了。后来在轮流接受各科尝的训练过程中,他并没有对精神治疗产生特别的偏好,而比较喜欢对纪律性与精准性要求颇高的神经科。从医学院毕业以后,贝克原本想到一家大医院担任神经科住院医生,却发现他必须等上一年才有机会。因为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退伍军人医院对医生的需求量很大,于是他转而进入了一家退伍军人医院。过了没多久,由于该院的精神科住院医生短缺,不得不让每位神经科住院医生到精神科轮值六个月。贝克虽然不甚情愿,也只能遵从。没想到经过这六个月的深入体验,他对精神治疗的态虔大为改观,决定留在精神科,从此专注于心理治疗事业并最终自成一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实际上,有学者归纳出了15类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1)人脉关系,可以提供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或帮助推荐;(2)意外的升迁;(3)碰巧的时间或地点;(4)婚姻、家庭的影响;(5)他人的鼓励(如鼓励你求学、进修或转行);(6)工作或志愿者经历的影响;(7)参军;(8)临时的工作转为永久性的;(9)现在的职业发展遭遇瓶颈;(10)历史事件的影响(如经济形势、自然灾害);(11)偶然从事的工作或活动令人产生了兴趣;(12)偶然从事的工作或活动令人感到无趣;(13)个人身上发生的意外(如亲人死亡,自己受伤或生病);(14)意外的经济资助或困难;(15)其他[28]。显然,前文提到的巴克斯和贝克的例子都能在上述范围中找到原因。
你不妨也对照上述范围反思一下,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发生过对你今天的专业选择或职业梦想有影响的偶然事件?你还可以访问一下周围的人。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偶然性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想象!更有甚者,按照一位研究职业决策的专家丝翰·克朗伯兹(John Krumboltz)的看法,意外在人生中无所不在,每一个人的生涯发展都曾受到过意外事件的影响[29]。他还认为,偶然是一种“礼物”,是一种“机缘”,应当善用之。所以,当你陷入困境看不到出路时,不妨主动出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遭遇偶然性,制造机会。
当然,没有坚强的实力作基础,偶然性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即使机缘巧合让你一鸣惊人,却不能保证你会一直幸运下去。机会来得快,去得也很快。在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历史特写中,记录过一个“一夜天才”的故事,他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原作者鲁热·德·利斯勒(Rouget de Lisle)[30]。那是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之后不久,全国上下都在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卫革命成果而大作动员,当时还是一名小军宫的鲁热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应一位市长顺口之邀写作一首鼓舞士气的战歌。在市民们狂热的爱国激情感染下,他连夜赶出了歌曲。这支新的战歌一开始并未引起大的反响,鲁热自己也没怎么在意。没想到几个月后,这首革命歌曲却传遍了法国各地,它是如此地激动人心,广受欢迎,最终被定为法国国歌。可惜,除了这一首歌曲之外,鲁热并没能再接再厉,创作出其他伟大的作品,他的才华就像昙花一现,其余生也十分潦倒,郁郁而终。究其原因,根据茨威格的说法,鲁热毕竟是个音乐上的“半瓶子酷”,只是凑巧“闯入了不朽者的行列”。茨威格在评价鲁热的一生时感慨道,“那一次偶然的机缘曾使他当了三小时的神明和天才,然后又轻蔑地把他重新抛到微不足道的渺小地位,这是多么地残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茨威格书中另一位真正的音乐家乔治·享德尔(George Handel)的故事,人到中年的享德尔之所以能在事业跌入谷底后再虔凭借不朽名曲《弥赛亚》东山再起,与其归功于信仰的力量,不如说主要靠的是他所保有的音乐实力。茨威格甚至不无尖刻地说,命运偏爱的是那些强有力的人物,平庸之辈即使非常罕见地接到了抛过来的机会,也会把它“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而谁要是错过了这短暂的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遍”。可见,人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全都奇托在巧合性上,更可靠的还是练好自己的“内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偶然性还有可能造成负面的后果,甚至会让人前功尽弃或晚节不保。例如,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成功秘诀之一是通过所控制的保险公司获得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即客户先缴纳的保费),只要不发生什么重大灾难,保险公司就不会因为巨额的理赔损失而收不抵支。然而,即使天性小心谨慎且经验丰富如巴菲特这样的人,也万万没想到在美国会发生“9·11”这样的恐怖袭击事件,令他旗下的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巴菲特在2001年写给股东们的信中坦承,当年是几十年来保险业务经营业绩最惨淡的年份,而主要责任应归于己方的疏忽[31]。痛定思痛,为了防止公司再次遭受重创,巴菲特决定,以后在经营保险业务时,宁可少承揽一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业务,也不能冒无谓的风险。研究风险事件的专家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也一再提醒人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放松对突发灾难的警惕[32]。
总之,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由于外部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在进行人生规划和选择时需要重视偶然因素的作用。偶然性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可能会让人乐极生悲,也可能让人否极泰来,就像俗话所说,一切皆有可能。尽管你无法预测,也无法阻挡,也不必杞人忧天。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积累应对突发状况的经验,你就能更大胆地拥孢偶然性!
【注释】
[1]最大的麦穗.见:绕应,朱家珑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Simon,H.A.Rational choice and the structure ofenvironments.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129~138
[3]Simon,H.A.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荆其诚,张厚粲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6~38
[4]Iyengar,S.S.,Wells,R.E.,&Schwartz,B.Doing better but feeling worse:Looking for the“best”job undermines satisfac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2):143~150
[5]Schwartz,B.(2005).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梁嘉歆,黄子威,彭珊怡译.选择的悖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1~72,142~150
[6]李开复,范海涛.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18~122
[7]庄锦英.决策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
[8]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3
[9]Gigerenzer,G.(2000).Adaptive thinking:Rationality in the real world.刘永芳译.适应性思维---现实世界中的理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56
[10]一杯咖啡警示“海啸”.香港文汇报,2008年11月19日
[11]Gigerenzer,G.,Todd,P.M.,&the ABC Group.(1999).Simple heuristics thatmake us smart.刘永芳译.简捷启发式---让我们更精明.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93~119(www.xing528.com)
[12]Gigerenzer,G.,Todd,P.M.,&the ABCGroup.(1999).Simple heuristics thatmake us smart.刘永芳译.简捷启发式---让我们更精明.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8~9
[13]Simon,H.A.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2~126
[14]Rogers,C.R.(1995).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21
[15]Damasio,A.R.(1994).Descartes'error:Emotion,reason,and the human brain.毛彩凤译.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8~143
[16]Freud,S.(1922).高觉敷译.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9
[17]Osipow,S.H.,Fitzgerald,L.F.(1996).Theoriesof career development(4th ed.).顾雪英,姜飞月等译.生涯发展理论(第四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6
[18]Jung,C.G.(1961).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刘国彬,杨德友译.荣格自传.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176
[19]Chen,C.P.Positive compromise:A new perspective for career psychology.Australia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04(13):17~28
[20]房满满.杨雪兰:这个女子,不同凡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3月14日,第8版
[21]Brandt,R.(2011).One click.马志彦译.一键下单:杰夫·贝佐斯与亚马逊的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1~36
[22]Taleb,N.N.(2012).Antifragile:Things thatgain from disorder.雨珂译.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27~131
[23]Tabak,J.(2004).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杨静译.概率论和统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3
[24]Gillies,D.(2000).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probability.张健丰、陈晓平译.概率的哲学理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15
[25]Tabak,J.(2004).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杨静译.概率论和统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1
[26]Pondstone,W.(2003).How would you move Mount Fuji?刘俊朝译.微软的选秀秘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30~31
[27]Weishaar,M.E.(1993),廖世德译.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0~30
[28]Bright,J.E.H.,Pryor,R.G.L.,&Harpham,L.The role of chance event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66,2005.561~576
[29]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1~102
[30]Zweig,S.,舒昌善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89
[31]http://money.163.com/10/0502/00/65KVONUA00254CT6_all.html
[32]Taleb,N.N.(2012).Fooled by randomness.盛逢时译.随机漫步的傻瓜.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7~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