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通过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代的艺术中都有所表现。虽然这种继承并不是直接的,有时好的思想内容在一个时期内还可能遭到抛弃或者歪曲,但最终会被后人继承下来,并加以革新和创造。例如,赞美劳动的思想内容、表现劳动取得成果后的那种愉快的情绪,这在古代的舞蹈和诗歌中就存在,后来就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充实,直至今天它仍然成为人们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又如,表现劳动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内容,以及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和对邪恶的鞭挞等,这些优良的传统,在后来各个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中,也都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由于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而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生活习俗、传统风尚及思维和审美模式,从而发展成为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由于民族天然的精神联系,一个人必然对本民族的艺术,特别是对民族的艺术精华具有认同感。因此,对艺术的学习也必然首先着眼于本民族的艺术。不仅一切艺术家都生活在本民族的土壤中,接受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与审美模式的熏陶。而且,一切艺术的接受者也是按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思维审美模式来欣赏艺术的。画家吴冠中说的“风筝不断线”,就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土壤,用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
图2-3 歌剧《原野》剧照(www.xing528.com)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仓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神话是希腊戏剧和雕塑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如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二部曲,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都取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雕塑,无论是美妙绝伦的维纳斯,还是太阳神阿波罗,以及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雕塑《拉奥孔》,无不取材于希腊神话。同样,基督教的《圣经》故事则成为中世纪艺术及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文艺复兴时期在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创作,如《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大卫》《创世记》等大都取材于圣经故事。在中国,《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和传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大量故事等,但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现象,都长久地流传后世,成为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图2-4 雕塑《拉奥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