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0年以来的艺术展览: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

2000年以来的艺术展览: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传统艺术博物馆中的常规展不同,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不再是宣传艺术教育和讲述艺术史而存在,而是通过展览为观众呈现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同时,在当代艺术展览中,展品之间的关系、展览的布置以及展览的叙述方式以及价值指向,展览传达的学术观点都构成了知识生产的过程,为观者提供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扩张中的世界。

2000年以来的艺术展览: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

与传统艺术博物馆中的常规展不同,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不再是宣传艺术教育和讲述艺术史而存在,而是通过展览为观众呈现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这些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兴起也不是步入传统艺术馆观念的后尘,考虑这座建筑中可以展示什么,而是更多地考虑什么可以成为艺术,艺术何以当代,当代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等启发性的课题。当代社会的“‘自由贸易’意识形态成了‘自由艺术的修辞’,这种艺术不再像此前的艺术那样呈现为一种全责模式,它是自由的、因为市场任由它自由发展。相应的,现代美术馆的标签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美术馆所代替……当代美术馆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因为它呈现的当代艺术生产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也没有西方现代主义的那种历史性。”[5]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其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自由和开放的状态,其发展方式、展览主题也越来越突破地域的限制,逐渐模糊与世界其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的界限;其二,中国当代艺术展览,逐渐摆脱历史的束缚,在时间上更加自由,也即探讨的话题与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与多元。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实现知识生产与构建的有效途径,展览为观众传达认知体系与知识体系提供了环境,其中所传达出的认知体系不仅包含感官与视觉的,还包括精神性的与哲理性的。从灯光与展台的布置、展览主题的策划,再到展览主题的文字阐述都时刻在制造一种“认知”模式,使观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展览暗含的“认知”与“思维”的关系。同时,在当代艺术展览中,展品之间的关系、展览的布置以及展览的叙述方式以及价值指向,展览传达的学术观点都构成了知识生产的过程,为观者提供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扩张中的世界。

反观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将当代艺术展览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意识还不够普遍,许多美术馆的策划者只是将展览空间作为作品呈现的场所,在组织策划展览时并没有深入挖掘其知识生产的意义和价值,将展览表现为艺术家向社会亮相的一种手段,有些美术馆还通过出借场地的形式作为运营方式之一。殊不知,当代艺术展览其实蕴含着展览主题的构思、展览切入角度的选择、作品的筛选、知识生产的运作体统,以及展品与展览空间关系的把握、观众接受程度的探索等内容,每一个环节的知识都集合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而系统化的运作构成了展览的过程与呈现的方式,因此,加强知识生产意识,重视展览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生产,以及当代艺术展览在构建知识时发挥的作用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管理者、运作者、策划者与参与者共同的任务。同时,从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运作的角度来讲,我们应建立艺术博物馆的学术方向与运作定位,建立展览品牌与学术品格

图44 首都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特展”(www.xing528.com)

图45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4届毕业展

Yuz Project Room项目空间是独立于余德耀美术馆年度展览计划下的项目展示空间,于2015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以“一个项目+一个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在艺术家主动与空间产生互动的同时呈现当代艺术正在发生的当时当刻。Yuz Project Room项目空间旨在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创作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契机,期待新的概念、内容和趋势在此发生。此外,Yuz Project Room项目空间希望艺术家在介入美术馆空间的同时,激发出不同以往的创意和想法,尝试打破既定的创作形式,探索当代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正如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Yuz Project Room)展览系列,通过邀请艺术家针对美术馆空间、环境及观众,创造特定场域的艺术作品,在探索当代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的同时,关注当下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与语义。“贾科梅蒂回顾展”也是其中项目之一,展出了来自贾科梅蒂基金会的250件左右的作品,其中包括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行走的女人》《匙型女人》《行走的人》《笼子》《鼻子》等,展出的作品涵盖了艺术家早年的创作,立体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再到20世纪60年代杰作多产期等不同阶段的作品。展览全面展出了艺术家备受关注的绘画、雕塑、手稿、肖像素描以及相关影像等资料,为观众全方位欣赏大师创作提供丰富的维度。策展人在布展时特意将贾科梅蒂在巴黎工作室创作的极微小作品与为纽约曼哈顿创作的巨型纪念碑式的青铜雕塑放置在一起,特意营造强烈的视觉张力。整个展览不仅是艺术家贾科梅蒂创作生涯的回顾,更力图反映20世纪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生活,其中传递的存在主义精神和现代人文性成为展览最震撼人心的部分。继2015年9月对公众开放后,Yuz Project Room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又推出“像泥巴一样简单”刘诗园项目空间展览。作为中国“80后”的女性艺术家,刘诗园的作品与她的生活经历、视觉经验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她从小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大学毕业后至纽约进行艺术深造,如今生活工作于北京及哥本哈根两地。身处多重文化语境的经历不仅使刘诗园开始审视不同文化模式中的“边界”,而且也使她对艺术的观念及创作的语言产生怀疑和转变。通过摄影、图像拼贴、装置、录像等形式,她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图像的边界,挑战感知和经验的局限,寻求事物的本质,以及新的文化语义下,生活、存在与感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次项目空间展出了刘诗园的作品《像泥巴一样简单》,一件艺术家刚刚移居至哥本哈根后的创作,结合自己进入新的环境的心得与生活经历进行的创作,在艺术家尝试着抛弃已有的熟练逻辑,用艺术作为实验,让一切从零开始的过程中,她从泥巴这一种最原始的创作材料着手,开始试验自己到底会做出怎样的作品。刘诗园通过搜索“泥巴”的图片,发现泥巴与其他物体的相似性,以此用“泥巴”去探索其视觉表象上的对应物,利用泥巴的可塑性去尝试制造如奶酪黄油、面粉团、肥皂等与泥巴相关联的物体,完成了一系列与泥巴有关的照片。泥巴在此变为一种表象性的材质,材质与物品在此进行任意转换。这些物品照片的背景也被特意置换成了相同的蓝色,通过消解达到视觉的“同化”与表象的统一,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换言之,所见未必真实。在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作品对话,与自己对话,将观念或想法通过作品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刘诗园试图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其后得见的文化相结合,思考关于不同体制下不同人的不同世界观,从而传达出一种值得探讨的主观现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于2016年举办的展览“后感性:恐惧与意志”是一场持续十几年的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实践。这场艺术实践起始于邱志杰和吴美纯1999年策划的一场展览“异形与妄想”,正如策展人邱志杰所说,后感性是一场无限延长到一生的青春期,是对身份与类型的不断退出,是没有完成过的镜像阶段,是不断策划和发动对于自我和经验的再陌生化。本次展览展出了30位艺术家的31件作品,展览分为文献和作品两部分,主要向观众展示艺术家们如何以巨大的热情投入艺术思考与试验,旨在为大家呈现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和开放的“后感性”,呈现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无论是艺术家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还是艺术家生活过程中的自身的体会,或是艺术行动与体验方式的思考与疑问等都可以纳入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中,拓展展览的内涵,探讨作品背后所隐含的内容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