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桂
1937年秋,在天津举行了一场大型的乒乓球比赛。参加者是当时的华北四省市——北京、天津、青岛和济南的代表队。这次比赛是天津主办的,四个省市的代表队员云集津沽,进行了大的循环赛。
参加这次埠际赛的各队人选,从当时华北乒坛来看,可以说都是第一流的。例如北京联队的郑乃熙、高作霖,一是刚获得北京市公开赛的冠军,一是青霜队的主力队员。当时青霜队在北京已有10多年的历史,几乎是历届的团体冠军队。郑乃熙是右手直握球拍,能攻善守,反手攻球能在台外中距离抽打对方出来的球,又能在较远距离推出距离网子高一尺多的端线球,对方不慎回球往往击出界外。他为人机警,上场比较冷静,从技术上来说也较全面。他的成绩尤为突出的是曾于京津对抗赛中在第5场以3∶2力胜当时天津的常胜将军张鑫华,这曾使他名噪一时。高作霖是青霜队的中坚分子,左右开弓,打法凶猛。按当时高作霖的正、反手的攻球,在华北曾独步一时;尤其他打出的反手攻球斜、直线,动作较小而准确性高,堪称当时一绝,被公认为“大将”。
另外,还有白光队的敖硕朋和陈端宏。白光队当时仅居于青霜队之下,名列第二。敖硕朋已荣获北京市连续三届单打亚军,是乒坛宿将,善打“开球扣”,即现代的发球抢攻与接发球抢攻打法。步法准确,路线清楚,落点刁钻,出人意料,使人不知其所攻处,因而防不胜防。另外他的近台推、挡稳健异常,所以在比赛中经常使观众和他的队友有这样一种印象,即使他一时处于险境或遭遇困难、不利局面,比分暂时落后时,因其心静手稳,最后终能化险为夷而获胜利。事实多次证明如此,因之他能给人一种强有力的信心,对于稳定场上队友心情亦即“军心”大有好处。所以,他不仅是一员战将,而且老谋深算,是本队的决策人物,又是当时最好的场外指导,本队队员都亲切地称之为“敖大哥”。陈端宏虽然比起敖硕朋来说是个新秀,但攻球奇准,血气方刚,锐气正盛,身法灵活,侧身攻尤其有独到之处,板板连攻,如急风骤雨,使人难以招架。当时他曾以这种小老虎精神而勇胜前面叙述过的高作霖名将,被认为是奇迹。他曾获得一次北京市公开赛单打冠军。
除上述几位队员外,还有张文桂和林应泰两人。林应泰是当时白光队主力队员,身材高大,猿臂蜂腰,体力非常之好。他的拉攻技术很出色,能连续提拉攻球数十板之多,打法积极主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场上注意力集中,贯彻始终,能作到胜不骄,败不馁,为人和蔼可亲,品格高尚,真可谓“球如其人”。
张文桂是北京汇风队的主力队员(与郑乃熙一队),年龄较小,虽然初露头角,但在比赛中已有相当成绩,在北京乒坛上已脱颖而出。由于身材较高,动作灵敏,头脑清楚,在历届重大比赛中,胜多败少。正手攻球凌厉,落点较好,特别是打侧身外斜线球的落点与角度都较好,因而对于对手经常有威胁力。另外,在当时他能够反手点推下旋球,又能直线下压,这能够给他造成进攻机会。张文桂打球,善用头脑,能从失败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因之重蹈覆辙的时候较少。
天津联队的人选也都系久驰乒坛为群众及乒界所称道的人物。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何子豫(现已去世),他是天津多次乒赛的冠军获得者。他幼年时就喜欢打乒乓球,身材修长,对步法很有讲究,打法也是非常先进的。在当时用木板击球的时代,他的打法与技术可以说有三项绝技。第一,他的开球就有独到之处,能用木板在自己右手方发出当时的“奔球”,斜直线都能运用自如,而尤以开出对手正手斜线向外飞奔急骤的快而有力的球,奏以奇效。第二,是他的正手攻球不仅能够抽、扣自如,而且在他打侧身外斜线时,还能打出外左侧旋的滑板。这种技术不必说在当时了,即使以现代技术而论,也是属于比较先进的。这种球难度较大,因而给对手的威胁及杀伤力当然是非常大的。第三,是他的步法不仅灵活,而且有相当讲究,如以现代技术观点来衡量,可以说是赶前退后,都有法则可循。由于他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有勇有谋,所以在多次的疆场争战中屡屡取胜。他不仅技术先进,战绩出色,而且事业心强。他以充沛的精力从事乒乓事业,即使早年他服务于银行界时也不例外。特别对于他所在的天津球坛的荣誉,引为己任,为了维护这个荣誉他当仁不让。记得有一次某地区一位球员(曾在第二届全国乒乓赛后的安慰赛中获得冠军)来到天津,在几次球赛获胜之后,指名要与当时天津名将齐士信会战。恰值齐士信正在患病,何子豫为了维护天津乒坛荣誉,不顾年龄较大,不顾自己多年在乒坛的威望,毅然在公开场所请出裁判,作单打比赛。结果何子豫宝刀不老,终以3∶1告捷,此事在天津乒坛曾传为佳话。
张鑫华,当时是天津队的中坚人物,在这次埠际赛的前几次的重大比赛中,除上述曾在北京输过郑乃熙一场球外,几乎他是个全胜者。例如,有一次他代表天津与北京队比赛,正遇青霜队的高作霖。高擅长两面攻,拉扣精熟,身体素质好,正手攻球力大而准确,反手攻球又能打斜直线,在当时华北地区堪称攻击型的全才,每逢上场,堂堂正正,完全以功夫拿人,取胜如操左券。但就是这样一个好手,这次遇上张鑫华竟在优势中反以2∶3败于张,使乒坛为之震惊。张鑫华本系网球手,后又兼致力于乒乓球,他正手执板牢固,钳式大拿,攻球有力而迅疾,又能正、反手削球,能够在危机中渡过难关。几次与北京比赛,张都遇强手。例如他对林应泰和敖硕朋时,他都先以0∶2落后。按当时比赛规则是打七人四胜制或五人三胜制,一人只对一人。每场是五局三胜制,而每局则只打10分球。这与当代比赛法不同。但他能从容不迫,力挽狂澜,尽力使自己能在短短的比赛时间内设法适应对手的球路和打法特点,沉着应战,能够由劣势转为相持,再由相持进而变为反攻,终于在艰苦奋战中取得最后胜利。记得他有一次在北京交通大学与高作霖比赛,在第五局中他曾以6∶9落后,如再失一分,即输掉这场球了,而在此紧急关头,在高作霖的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送出高球,这时高看到机会到来,惟恐一击不死,竟倒板成为大刀握板式,泰山压顶,猛砸此球!这球击中后,飞至台外四米左右,高度已达大厅的窗户,观众皆认为这是“死球”了,而张竟能用正手板稳稳托回高方的台面。而高正在想与对方握手之际,忽见球已飞回己台,仓促之中,还击出界。最后张鑫华终以超人的毅力,以3∶2胜高作霖。这一惊人的精彩场面,使笔者至今难忘!
除上述两人外,叶笃成也是当时一个怪杰。他右手直握板,但其食指、中指在前与拇指压住板面上端,这种握法颇不多见。他正手扣球命中率极高,攻打推挡来的球和削球极少失误,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巧妙,的确是当时的全攻型打法。尤其擅长的是能从他自己的左方(即反手方)用拍子的反面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发出强有力的斜线大角奔球至对手方的左角(即反手方)。即使会反手攻球的人,这头一下子也不敢撄其锋,何况大都反手较弱,不免求稳还击,以免无谓失误。于是叶笃成就能借机取得优势,及时展开攻击而取得主动。他拉、扣结合,板板连续进击,控制全台,而最终取得胜利。这员大将当时曾以勇气和动作果断而传诵于乒坛!
天津联队还有张文元、李显威等,也都各有特长。张文元以猛攻、强攻著称;而李显威则以推、削结合,能攻能守,刚柔相济,稳健镇定而受人钦佩。
青岛队和济南队当时也人才济济,他们的球路、风格另辟蹊径,与京津两地又不同。例如青岛市首屈一指的人物颜世俊,他个子较高,手臂较长,打起球来,显得那么轻灵有力而又带点潇洒的气度。他右手直握拍,擅于长抽,尤以引人注意的技术是反手攻球,打起来不仅非常自如,而且发力扣杀球时,不亚于其他各地区的名将的正手攻球。当时两面攻的人才虽也不是没有,但像颜世俊这样的反手独特的抽杀功力实在是少见。当时青岛队的比赛成绩虽屈居第三,但颜世俊竟以此独特技术屡克强敌,成为当时华北乒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颜世俟打球不仅步法灵活,他的手腕、小臂与大臂的发力能交互为用,因而能够发出“合力”,又能运用腰部力量,这就大大增强了力量,而且也使动作协调了。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当前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可温故知新,大有可借鉴之处。(www.xing528.com)
青岛队的司书栋也值得一提。这人球路、风格与颜世俊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攻球方面的攻力不如颜世俊,但在打小路球与守球的技术上较颜稳健,这也是他在这方面比颜世俊略胜一筹之处。
济南队的有名大将当推王宝璋。他右手直握板,板子为五层胶合板的。此人中等身材,打球时心神镇定,临危不乱。特长是正手的挡球、带球堪称一绝。
华北埠际赛开赛以来,精彩纷呈,其中有若干场次能使当时观众至今还传为佳话。当时是循环赛,北京、天津各胜两场。北京对济南和青岛都以3∶1获胜,其中战况虽然也非常激烈,但终究不如北京与天津这场决赛扣人心弦!
记得决赛那天天气很好,赛场设在东马路青年会。未及开赛,场外观众早已万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第一要紧的也是带有战略意义的事是双方的排表,即出场阵容定场次。当时的团体赛是五人对五人,各排定出场次序,以相同场次者为对手。北京排表,由乒坛宿将敖硕朋决策。当时综观天津人选必出者三人,即何子豫、张鑫华和叶笃成,但当时有一特殊情况即叶笃成未必能有时间参加比赛,因此未免费人考虑;又李显威这个队员过去虽曾与敖硕朋对过,以2∶3败北,但敖硕朋胜来不易,颇费周折。尤其李显威的又削又挡,实在粘缠令人头痛,因此设想只要能使敖硕朋不碰上李显威,其他人选从打球的路子来讲,皆可一拼,而且免去心理负担。在这种考虑下,于是排出了下面的阵容:1、张文桂,2、陈端宏,3、林应泰,4、敖硕朋,5、高作霖。这名单在当时排出还很费心血,因为郑乃熙在当时比赛情况一直不佳,上场心虚,这次决赛是场硬仗,仍以不上为妙。高作霖球技全面,排第五场是无可非议的安排。张文桂、陈端宏作为帅才显然不够,而作为猛将先锋则锐气方刚,恰到好处,胜固可喜,败亦未必动摇根本,丧失元气。何况两人联排,未必不能拚胜一个,得失相当。而敖硕朋则认为排他自己在第四场,虽不合一般排阵原理(应排他三或五位,才合身分),但为了躲过李显威,出奇致胜,无何不可。而林应泰当时球路堂堂正正,规规矩矩,作为打第三阵的中流砥柱来说,虽说在力量与资望上均较薄弱,但从当时北京队的特殊情况来说也只好如此。不料一对名单,天津排出的阵容则是:1、叶笃成,2、张文元,3、何子豫,4、李显威,5、张鑫华。对照之下,大家莫不惊异。原因是当时叶笃成虽然杀法骁勇,是一员大将,但如果出场时间已到,而人未能及时到场,则需冒弃权危险,因当时连天津队的负责人也未能保证他必来。再使人惊奇的是我们敖硕朋为了躲避李显微才排在第四场,不料正巧碰着,真是无巧不成书了。事已如此,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决战。眼看时间将到,差五分钟即到正式开赛时间。这时张文桂也忐忑不安,希望再延迟两三分钟叶笃成若不进场,张即可侥幸不战而获得一分,岂不美哉!正在这时,裁判高叫双方出场,比赛场的大门一启,叶笃成行色匆匆,挟着小包大步走了进来。当时天津队员齐声欢呼,群众更是兴奋,真是热闹非常。双方试球既毕,比赛正式开始。猜球之后,叶笃成先获得发球权,他抓起球先往地上拍了两三下,然后向张文桂示意要正式发球了。张文桂于是作好准备迎击来球,他反手开大斜角奔球直冲张的反手位置。叶开球多用球拍的背面击球,这样特别符合他握拍的特点,食指、中指、拇指三指扣住拍柄,下面两手指托住。这种握法与一般直握拍法不同,压盖的角度很好而易于摩擦球的上顶层部分,故可造成当时的强烈的上旋球。张文桂立即推过球去,叶侧身长抽,轰张两角。张也奋力反抗,你争我夺,情况非常激烈。张文桂以对方火力较猛而输了第一局。在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第二局张先开球,施展小巧之技,在打网前小球的同时也抽击叶的右方空挡,终于扳回一局。第三、四局叶笃成得心应手,越战越勇,攻球声势如急风骤雨,终以3;1为天津队取得可贵的一分。
第二场,北京的陈端宏对天津的张文元,张身材高大,站位适中,正手攻球凶猛,是个炮手。陈端宏中等个儿,身体灵活,擅长开球抢攻,球的线路清楚,落点准确。他看见张文桂输了第一阵,不仅没有懊丧,反而同仇敌忾,激起必胜信心,跃马挺刀,意气风发,杀奔战场。从开球起拍拍抢攻,斜直线的攻球雨点般落在对方台上,加以身法、步法灵活巧妙,远、近、左、右、进、退自如,先以2∶0取得优势。第三局张文元改变打法,力争主动,在中台与陈端宏展开对攻,以10∶8挽回一局。第四局陈端宏听取了场外指导敖硕朋的意见,用“欲取姑予”的打法,先把张引向台前,然后再破釜沉舟猛攻他的正手,由于张身体靠前,台前正手对攻往往措手不及而陷于被动,再加求胜心切,猛抽网前小球,失误较多,遂以3∶1败北。陈端宏为北京扳回一局,场上形势成为1∶1平。
第三场,天津队的中流砥柱何子豫提刀出马;北京方面林应泰出而应战。按当时双方力量和过去战绩,以及球坛资望来说,林皆不如何子豫,这已成为公论。这场比赛还未展开,群众中议论大都一致认为天津方面必胜无疑,北京这员小将如能打个3∶1也就很不错了。但天下事有时在特定情况下竟也出现使人出乎意料的事情。林出场后意气风发,两面开弓,迎战这名沙场老将,可能何子豫当时既背了点包袱,又怀着一些轻敌思想,在此矛盾之下,表现大为失常,本来何子豫平时攻势惊人,正手攻球不仅斜直线落后准确而且在打外斜线球时还附有外侧旋转的手法,堪称球坛一绝,而当日则失误较多。何子豫因负担过重,放不开手,于是造成老成持重有余而积极进取不足。林应泰则毫无负担,放开手脚,顺势进击,打出了超水平。又因深知对方经验丰富,不敢丝毫松懈兢兢业业,始终保持优势,最后竟以3∶0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何子豫虽败,连连拍着林的肩膀,连声夸赞“好球!”对后进加以鼓励。这种高尚风格博得了观众与四省市的队员们的称赞与钦佩,从而鼓起了掌声。
何子豫这局既失,局面顿时对北京有利。场上大比分是2∶1的形势,如再能获得一分,冠军即可到手。第四场敖硕朋与李显威对阵了,李的独特打法与敖互相克制,敖硕朋上阵非常发怵!其实,李的削球并非超群绝伦,防线不可攻破,同时李的攻势也远不如上述何、叶、张诸位的凌厉难防。无奈当时敖以台内挡球虽较出众,但久已不打跑全台的连续进攻的打法了。(敖过去多年是进攻型选手,很早是打开球扣的,后改现在打法,善于以逸待劳。)这次两雄相遇,各怀疑虑,李如再失一城,则这场球就完全输掉,天津大将张鑫华将有力无处使了,因此打来特别谨慎小心。老敖则感到责任重大,既是兴奋,又是持重。因为胜利在望,越发不敢冒险,不敢轻举妄动。局外人也都议论纷纷。第一局,敖硕朋乘得胜之势,连推带打,以10∶7获胜。第二局开始后,李显威上来先攻了两三个球,不大得势,一横心,再也不扣了,施展出又粘又绵软的削球,同时以落点调动对方,累得老敖鼻尖带汗,连连用手巾擦脸。20分钟过去了,第二局才打了个6∶6,这真是消耗体力和精神的一场对阵啊!李显威这局终以坚韧的毅力以10∶8扳回一局。双方在略事整顿、计议之后又挥拍上场。第三、四局,他们两人谁主动进攻,谁就落后,于是打了个2∶2,平局!这就要看第五局的决赛了。第五局决胜局一开始,不仅双方队员紧张,就连场外的观众也十分紧张。这时鼓掌的倒不多了,全场都比较静,只听见球拍击球的声响和裁判喊数的声音。到后来连裁判员喊数的声音也得隔很长时间才能听见。双方聚精会神,你推我削,你撩我堵,球在网上来回50多个回合才能分出一个球的胜负来。球在台上网上飞行的速度虽不迅疾,可是内中却有好多讲究,这是旋转与落点之争,是毅力之争,也是集体的力量的争夺呀!这是一场机警内行的球赛!球儿飞行很平稳、很自然,又好象是两人刚学着打保险球,非常缓和,可是场上场下,场内场外,全都被这场球给吸引住了。有一位练武术的拳师评论说:“我懂了,这场球就好象是两位技击名家、高手相遇似的,虽然不象是惊雷掣电那样声势骇人,只是见招打招,见式打式,好象是互相点到为止,可是这种功夫,绵里裹针,才真是深功夫哩!不信,这个时候差一点的上去就完!”在这万分紧张中,谁的汗珠不幸掉到眉毛下边,因为来不及擦掉就会输掉一球。老敖年龄较大,出汗较多,这种不幸就落到他的头上,最后终以一分之差2∶3输给了李显威!这时全场才又人声鼎沸活跃起来了。场上的大比分是2∶2平局,不分胜败,这就要看下面的第五场了。这时,老敖擦着汗,已被人拥进了休息室;而天津队的李显威也被他们的队员和部分天津观众兴奋地抬了起来。
第五场,也就是最后一场决赛开始了,天津的张鑫华对北京的高作霖。按往日的情况,高的左右开弓,不仅是张的劲敌,而且从局势和打法上来看,张还是下风球。虽说过去张曾以3∶2险胜过一次,但还是有些侥幸,因为那种局势太危险了,如果出现一个擦边球或蹭网球就得输了,那次得胜是一种奇迹。今天大家拭目以待,都要看这场紧张而又精彩的球赛。不料上场以后,高作霖表现得非常失常,正手攻球屡屡失误,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战到后来,甚至都不敢用正手攻球了,只能以反手拉打,威力大减,而他的对手张鑫华也好象没有怎么施展,很快就以3∶0取胜而结束了战斗。这场四省市的大型埠际赛就在天津队以3∶2胜北京队而取得冠军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名次排列为天津冠军,北京第二,青岛第三,济南第四。高四尺多的巨型银杯终于为天津得去。
1989年马文革获得第10届
世界杯单打冠军后在天津与张斌教练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