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天津市政协委员,打造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

成为天津市政协委员,打造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又被聘为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成了政协的“自家人”。久负盛名、名人荟萃的天津市一宫一带,被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并开始启动。《中国文化小百科》1991年获天津市优秀出版物奖,被评为“全国青年读书节最受欢迎的书”。

成为天津市政协委员,打造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

1998年初我被聘为河西区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从1999年4月兼职文史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担任《河西文史资料选辑》的常务编辑。2003年,又被聘为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成了政协的“自家人”。

自1999年至2002年,我编辑了《河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4两辑,现正在编辑《河西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我在编写文史资料选辑的同时,经常考虑如何利用文史资料对青少年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2000 年是鸦片战争160周年、天津开埠140 周年、天津教案130周年、天津人民抗击八国联军侵略100周年。这是个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我从是年下半年就开始策划“山华杯”影视知识历史知识竞赛,制定了活动方案,得到了山华集团董事长、河西区政协副主席关苏芬及梁宴魁先生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有全市6个区200多所学校,43000人参赛,我为此项活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2000年7月14日(阴历六月十八日),是天津城被八国联军从南门攻破100周年的日子,也是天津军民和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100周年的日子,我努力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了“不能忘记这一天”参观考察活动,组织50名师生,参观考察了聂士成将军塑像、南门保卫战遗址、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望海楼——天津教案遗址等,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努力把文史资料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把文史资料与开发天津乡土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形象、直观,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这样做,就使政协的文史工作,从单纯地搜集、编辑、出版、发行文史资料,向充分地利用文史资料,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向发展,进一步开拓了政协文史工作的新领域。

久负盛名、名人荟萃的天津市一宫一带,被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并开始启动。我联想到河西区从开封道至琼州道的解放南路两侧过去是德租界,据德国来访的客人讲,这是德国境外保存较为完整的德式建筑社区。这些德式建筑社区是我国、也是天津市,更是河西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上河西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构成该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也是对外开放,吸引内外资的原始资本。在河西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建立德国风情街的提案》,得到了河西区人民政府的重视,区政府在对我的提案(第144 号)的答复中说:“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德国风情街’的建议很好。市政府自去年以来,对全市的风貌建筑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各区风貌建筑保护工作也相继开展。我区自琼州道以北徐州道以南的大部分欧式建筑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并逐步通过置换的方式将一些居民迁出,引进一批有特色的厂家,把风貌建筑和群众闲暇购物结合在一起,构筑成别具特色的新景观。”区政府对我提案的支持,促使我进一步努力思考,我想文史工作也要改革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我多次向政协建议开展“关于保护与开发德式风貌建筑”的调研活动,让河西沉睡的德式建筑一展风采,让河西的历史名人“活”起来,为河西的旅游事业开辟新市场,为河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增进河西与世界人民的友谊牵线搭桥,为河西腾飞走向世界做出新贡献。2001 年上半年,在政协领导的主持下,关于保护与开发德式风貌建筑的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并写出了调研报告,在区政协常委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区政府主要领导做了重要批示。目前河西区结合海河开发改造,正在实施“三二一”工程,其中一条特色街就是指德式风情街,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成了“自家人”,就要为自家的事不遗余力。我对市、区政协委托的写作任务尽心尽力。我参加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近代天津名人丛书撰稿工作,写了《从事商业教育50 年的徐克达》、《著名影剧实业家冯紫墀》、《我国著名电影编导沈浮》、《太古“大班”郑翼之》、《天津“仁记”李辅臣》、《爱国敬业毕鸣歧》、《中国最早的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著名妇产科专家、藏邮大家林崧》;并正在主编《近代天津十大自然科学家》一书;参加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的献礼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撰写《群星璀璨的历史文化名人》部分)的编写及相关电视片的脚本写作。

我醉心于文史事业,不管是出外开会、调研、旅游,还是平时看书、看报、看电视等,无时不在注意搜集文史资料。我记得为了搜集教育史资料,当天津档案馆一对个人开放,我就成了第一批读者。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天津解放前市教育局的档案,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教育史资料,为我编写个人专著《津门校史百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我经常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青年报》、《天津法制报》等及市区政协、地方志、文史研究馆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已达数百篇。个人专著有《津门校史百汇》(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年出版);合著有《天津近代教育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年出版)、《可爱的家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年出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任副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赏析》(任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年出版)、《爱国主义影视片观看指南》(任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师范群英光耀中华》(天津卷)(任副主编,1998 年出版)、《近代中国天津名人故居》(任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参加了《天津教育史》和《中华学府志》天津卷及《天津通志·高等教育志》的编写。为冯骥才主编的《天津老房子·小洋楼风情》的常务编委。为来新夏、郭凤歧主编的《天津大辞典》的主要撰稿人,负责教育部分。《津门校史百汇》出版后,在国内外史学界、教育界引起反响,不少人通过多种途径与笔者联系。《中国文化小百科》1991年获天津市优秀出版物奖,被评为“全国青年读书节最受欢迎的书”。个人事迹已被收入《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和《中国世纪专家传略》等10 多种辞书。

依依政协情,绵绵文史缘。我在文史事业上点滴成绩凝聚着老一辈政协文史工作者深深的情谊,我在文史道路上的每一进步都与政协文史结缘密不可分。翻阅着书柜里近百本《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我无限感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你是我最好的老师!

(作者:政协河西区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