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纵横写春秋(1978-2003)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纵横写春秋(1978-2003)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立后,张永根副主席分管文史工作,他非常支持文史工作,让文史资料委员会放手开展工作。这与九届政协文史委所奠定的基础有重要关系。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十届政协文史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不仅征编工作更有的放矢,开阔了征编工作的思路,而且在组织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立论方面更有力度。并表示一定要积极参加政协活动,为天津发展献策出力。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纵横写春秋(1978-2003)

十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立后,张永根副主席分管文史工作,他非常支持文史工作,让文史资料委员会放手开展工作。在李树人主任和田桂林副秘书长(后来是易水金副秘书长)的领导下,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一是大力宣传天津历史文化名城,并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就保护历史文物、风貌建筑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是推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史专著,如“近代天津名人丛书”编辑出版了8 种,编辑出版了大型图册《明信片中的老天津》、《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等等。三是完成了全国政协交办的清理480 万字库存史料的任务。十届政协文史委是历届政协编辑出版文史图书最多、最有影响的一届。这与九届政协文史委所奠定的基础有重要关系。

十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一成立就确定了以保护和大力宣传天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主旨的工作目标,并确定今后的五年工作,不论是征集、编辑、出版,还是组织委员考察调研,都以这个目标为中心。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十届政协文史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不仅征编工作更有的放矢,开阔了征编工作的思路,而且在组织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立论方面更有力度。五年中文史委员们对天津五大道地区和旧意租界地区风貌建筑的保护,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等等都有深入的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很多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保护、发掘以及遗址博物馆建设等,政协文史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说:过去对政协工作很不了解,认为政协起不了什么作用,但通过这些事看出政协的作用相当重要,而且办实事。并表示一定要积极参加政协活动,为天津发展献策出力。

1999 年春,在文史办协助工作的林放同志跟我说有位香港的集邮家手里有很多关于天津的旧明信片,问我有没有兴趣与之合作编辑出版。我当时因对旧明信片的内容不很了解,对林放说:这是好事,请他有机会带过来看看再定。后来林放又多次联系,促成了香港郑介初先生与我们的合作。

郑先生是个非常爽快的人,一见面还没落座就跟我谈起他所收藏的历史图片。他说他多年来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的关于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的珍贵性在于它是当年外国报纸上刊载的新闻图片,其中有照片,也有随军记者画的战争场面。郑先生说他多年来收集这些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它编辑成书,用来教育子孙后代,不然年轻人就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郑先生的这番发自肺腑的话着实令我感动。因我们曾搞过有关八国联军的历史资料,编辑出版过《京津蒙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一书,所以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当郑先生一说出他的想法,我们马上一拍即合,我说:“郑先生您就把这些资料交给我们来编吧,保证让您满意。”郑先生非常高兴,说:“我们先合作第一本,明信片。”接着郑先生就拿出他收藏的有关天津旧貌的一些老明信片,这些明信片让我非常吃惊,因为它不仅有集邮的价值,更有意义的是它展现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天津的景象,是非常难得的历史照片,很多街景、建筑等是我以前所没有见到过的。过去我们在编《近代天津图志》时虽然看过不少天津的黑白老照片,但郑先生带来的旧明信片中彩色的旧天津景色很多是没有见过的。所以当时我就拍定一定要与郑先生合作编一本高质量的图片集。随即我们就编书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工作进度。

郑先生回到香港后把他收集的有关天津的旧明信片进行了整理,不久就带着全部旧明信片来到天津,交给我们进行编辑。我立即邀请了文史资料委员会中的历史学家、博物馆专家对照片进行了鉴别、分类,并对编书体例进行了研究,郑先生也和我们一起讨论。要想把郑先生带来的300 多幅各式各样的明信片编辑成册,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这些明信片内容很广泛,如果随意编排或简单地按年代编排,会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很多明信片的内容因年代久远,需要进行考证,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体现这些历史图片的价值。专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点点考证,有时意见不统一,就回去翻阅资料,非常认真负责。为了不损坏珍贵的原始图片,也为便于开展编辑工作,我们将所有明信片都复印了,大家各自分一部分进行编辑,并写出文字说明。为再现历史,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旧明信片的文字说明要求写得史料性强一些,以便读者在欣赏旧明信片时对天津有更深的了解。这本书最后定名为《明信片中的老天津》,之所以这样定名,就是为了让读者从这本书中了解天津的历史,而不是单纯作为旧明信片来欣赏,从而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不仅作为领导出访时的礼品书,同时也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www.xing528.com)

在这本书编辑将近尾声时,郑先生又把他收集的有关西方列强侵华的图片资料送来了。这些图片不仅有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还有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内容,全部是当年外国报刊上发表的。由于那时照相技术还不普及,所以大多是当年外国随军记者画的战争或相关事件的场面,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决定按历史事件顺序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编辑,使读者能较为完整地了解自1840 年至1900 年西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过程。仅管很多图片是画的,但真实地反映出那段历史的面貌,很多图片佐证了国内文字记载的史料,也有很多是过去国内史料中所没有的,因此历史价值很高。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了与当时历史背景有关的图片资料,以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这本书编得比较艰苦,因为要把近千幅历史图片鉴别、核实、分类,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事。这些图片及相关报道又都是英文的,因此要先把英文说明译成中文,再按中文说明去确定图片的内容,有时一幅图片要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才能把历史背景搞清楚。还得弄清是哪个年代、什么事件。罗澍伟、林开明、陈克等同志非常认真负责,对图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核实、鉴别、筛选,还要写出较详细的文字说明,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最后从千余幅图片中选出860 余幅,进行了分类编辑。分类有时也不容易,有的历史事件有交叉,有的图片很珍贵却难以编进某个历史事件中,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充分讨论,有时为了插进一幅图片只好重新分类,重新编排图片顺序,真是费了不少工夫。

该书小样出来后,我们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近代史专家李文海教授指教,并为本书作序。李先生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本书中的资料非常珍贵,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该书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认为能把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西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系统地用图片资料反映出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可以说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大名旦”(左起:方兆麟、赵杰、樊悟纪、石玉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