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evit2017建筑设计教程:轴网设置

Revit2017建筑设计教程:轴网设置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将学习如何在平面视图中创建轴网。2)在选项卡面板中选择,在绘图区域左边从下而上绘制。4)再次使用,在上述竖向轴线的下面从右至左绘制横向的轴线,重命名为。该练习中的建筑底座很大,上部的塔身相对小一些,所以这些轴网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标高。现在我们将学习调整轴网的可见性。

Revit2017建筑设计教程:轴网设置

下面将学习如何在平面视图中创建轴网。

1)在【项目浏览器】中打开【楼层平面:Level 0】平面视图。

2)在【建筑选项卡【基准】面板中选择【轴网】,在绘图区域左边从下而上绘制【轴线1】。

3)复制【轴线1】,应用至右边,借助【阵列】工具以确保6条轴线之间的间距为【6000】,如图2-88所示。

4)再次使用【轴网】,在上述竖向轴线的下面从右至左绘制横向的轴线,重命名为【轴线A】。

5)单击【修改】或者连续按两次<Esc>键退出轴网编辑。

6)通过手动绘制或者用【复制】或【阵列】创建【轴线B】~【轴线G】,间距设为5500,生成的轴网如图2-89所示。

该练习中的建筑底座很大,上部的塔身相对小一些,所以这些轴网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标高。现在我们将学习调整轴网的可见性。

7)在【项目浏览器】中打开【立面:South】视图,并选中【轴线1】。如果直接往下拖曳

978-7-111-57428-6-Part01-96.jpg

2-88

【轴线1】标头,那么6个轴网将全部同时移动,如图2-90所示,因为在默认情况下或者轴网对齐时,轴线的顶部和底部是锁定在一起的。如果只希望调整其中一个轴线的长度,就必须先解除该轴线的对齐约束锁定再向下拖曳。

978-7-111-57428-6-Part01-97.jpg

2-89

978-7-111-57428-6-Part01-98.jpg

2-90

8)解除轴号标记旁边挂锁的锁定,选中轴号标记与轴线相交处的小圆圈,将其向下拖曳。对【轴线6】采取上述相同操作,使其轴线标头与【轴线1】的轴线标头对齐。

注意当移动的轴线与另一轴线标头在同一直线上时,会出现一条蓝色的对齐虚线。一旦两个轴线对齐会自动重新锁定对齐约束,并且直到再次解除对齐约束和分别移动以前,两者会共同移动。

9)选中【轴线1】或【轴线6】,将标头向下拖曳至标高【Level 2】与【Level 3】之间,依次选择上面四层标高,解除它们的对齐锁定,将它们向内拖曳,要确保这一新组合的标高保持相互对齐,如图2-91所示。

10)在【立面:West】视图中对【轴线A】、【轴线F】和【轴线G】重复上述操作,依次选择上面四层标高,解除它们的对齐锁定,将它们向内拖曳,要确保这一新组合的标高保持相互对齐,如图2-92所示。(www.xing528.com)

978-7-111-57428-6-Part01-99.jpg

2-91

978-7-111-57428-6-Part01-100.jpg

2-92

通过上述操作,现在可以在恰当的视图中看到合适的标高和轴网了,但上层标高中的轴网都太长了,要进行缩短有几个办法,但必须小心地操作,确保这些轴网在需要延伸至整座建筑的低层标高处不会被缩短。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针对特定视图的解决方法,但如果有很多视图,而又不想对每个视图的轴网全都进行手动操作,这时就需要用到【视图】选项卡【创建】面板中的【范围 框】工具了(图2-93)。我们将在平面视图中定义范围框的属性和范围。

978-7-111-57428-6-Part01-101.jpg

2-93

11)在【项目浏览器】中打开【楼层平面:Level 3】视图。在【视图】选项卡【创建】面板中选择【范围 框】。如图2-94所示,在选项栏中将【高度】设为【1400】,将其命名为【Tower Scope Box】。在轴网的交点B2~E5周围画一个矩形框,如图2-95所示。

978-7-111-57428-6-Part01-102.jpg

2-94

978-7-111-57428-6-Part01-103.jpg

2-95

12)单击【修改】或者连续按两次<Esc>键退出编辑模式。

13)单击绘图区域空白处启动楼层平面属性面板,在【属性】面板【范围】板块中找到【范围框】,并从其下拉菜单中选择【Tower ScopeBox(塔范围框)】,如图2-96所示。

978-7-111-57428-6-Part01-104.jpg

2-96

14)重复上述步骤,将范围框应用至标高【Level 4】【Level 5】和【Roof】。

通过这些操作步骤,已经依照概念恰当地设置好了带有标高和轴网的视图和可见性。当然,在实际项目中布局的要求不一定在一开始就能清晰地确定,其可以随着设计方案的不断深入及时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