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院党委宣传部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老师合作,开展校史和校史馆建设研究,现已撰写并出版23万字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史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该活动获得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2018年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优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成为建设者,就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充足的自信。说到底,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文化人。学校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文化人,然后才是有知识的人。这也是国家空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之原因所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中心设立“耕道讲坛”和“经典诵读室”,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师生讲座,组织学生演讲比赛,优胜者颁发“最佳耕道奖”获奖证书。

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和学院团委学生社团合作,现已建成1000人规模的“大美农职·花庄映像”师生文化艺术交流QQ群,以及500人的“花庄物语”电影艺术交流QQ群等多个组织师生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QQ群,以营造学院丰富活跃的文化艺术氛围。经典诵读活动获得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第八届高校文化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与校史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1.挖掘丰富的百年校史文化

1904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云南蚕桑学堂成立,同年11月18日正式开班办学。《云南教育史年鉴》评价:“云南蚕桑学堂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

历尽艰辛,坎坷更替,云南蚕桑学堂之后,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2年合并成立高职院校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迎来百年诞辰时,时任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同志为学院题“四词八字”校训:“耕道 养德 理想 开拓”。

学院党委宣传部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老师合作,开展校史和校史馆建设研究,现已撰写并出版23万字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史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在茭菱校区建设校史馆和农耕文化馆,展示百年校史和农耕文化精髓,树立师生文化自信。新校史馆建成和飞虎楼打通后,将成为昆明市的历史文化景点

根据学校的地理优势,小哨校区打造包含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花庄河文化景观长廊。学院通过对景观、道路、建筑物命名,以传统宣传手段、新媒体建设、文体设施、花园式校园打造等多重手段,努力建设一个移步换景处处显文化、耳濡目染处处有文化、行止起坐人人爱文化的文化型校园。

2.打造校园文化景观

学院以朱德、王德三、杨文清、米文兴等历史名人命名的教学楼群,以凝聚校训精神“耕道”“养德”“鸿鹄”“维新”“豳风”以及表达中国梦“复兴”等词语命名的学生宿舍楼群,以表达农耕文化精神“神农”“春华”“秋实”等词语命名的学校道路,长500米的神农大道步行文化走廊,两侧的校史走廊、文化灯柱、求索园、农耕文化雕塑园,以及用“春雨”“夏耘”“秋霜”“冬藏”“花庄物语”“人合”“若水”“明镜”等词语命名的花庄河农耕文化长廊,共同构成小哨校区优美的校园文化景观,初步建成融天、地、人为一体的“‘大美农职·花庄物语’农耕文化传承暨摄影实践教学基地”。

3.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茭菱校区的校史研究馆、农耕文化传习馆,以及即将竣工的校史馆、农耕文化馆,小哨校区的众多文化教育建筑设施,校外祥云王德三故居等多个与地方共建的思政文化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都是学校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学校文化育人的资源。从建校之初起,农职人便肩负着那个时代的责任与远大理想,到近现代动荡局势期间,农职人依旧发挥自己的价值,秉承奉献精神,再至新时代的新机遇,农职人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变换着角色,但是,那份始终不变的“耕道 养德 理想 开拓”的精神将永远烙印在每一位农职人心中。

(三)与农耕文化相融合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化决定了汉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海洋文化、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既是培养农业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的地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承中国农耕文化的优良基地。因此,学院应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融天、地、人为一体的“‘大美农职·花庄物语’农耕文化传承暨摄影实践教学基地”,营造优美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www.xing528.com)

1.研习并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2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即申遗成功。学院花庄河农耕文化长廊、农耕文化广场对学生了解、传承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学院要求组织农学院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学生研习二十四节气与物候、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中草药专业的学生研习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等。

2.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传统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云南农职学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致力于传承农耕文化,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工作,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研究。2017年12月23日,学院农耕文化传习馆举办面向社会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文化体验活动。2018年6月6日,小哨校区花庄河畔组织500名师生举行“寻梦端午节”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公开课,并由学院新媒体中心首次实行网络现场直播。该次直播的总点击达到5600次,点赞超过了2.7万次,直播当天上了热门直播的榜单,完整版视频也通过腾讯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该活动获得中共云南省高校工委2018年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

(四)与农职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相融合

理论知识通常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让他们记忆深刻,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专业课如此,文化课亦如此。因此,学院想要提升专业课程学习质量,必须增加文化元素,比如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儒家思想管理学道家美学思想与园林艺术设计等。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720余亩的实习农场,建有12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课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将校内实习农场、校园历史文化设施、花庄河文化走廊等建设作为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训基地,并将农耕文明、农业文化、学院校训精神、学院百年校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纳入学校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特别是纳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课程的“思政化”,以专业课程为重要补充,以实践体验为落脚点,着力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在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入学第一学年中设置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周,一方面让所有专业的学生对现代农业感性认识,充分了解将要从事的行业发展水平,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初步规划;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增强学生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能力,着力培育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农职文化精神。

(五)与云南民族文化的融合——开展田野调查,建设美丽家乡

云南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高原特色农业和产业。因此,学院的人才培养应围绕弘扬云南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产业,建设美丽家乡进行。同时,要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领略自然风光及旅游文化、历史及文化名人、特产及特色产业,弘扬云南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为云南的发展建言献策

(六)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学校教育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更持久的继承和更广泛的认可,结出更璀璨的成果,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的文化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学生中形成强大、自觉的文化自信。

学校应策划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纪念建党文艺演出,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学院师德楷模表彰典礼等大型文艺演出精品,唱校歌红歌,演校史党史。2018年9月23日,小哨校区开展了首个“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有农耕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有割稻谷、搬苞谷等比赛。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传诵经典”优秀成果奖励,一个获得二等奖,一个获得三等奖。

(七)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融合——引领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和社团导师指导学生社团拍摄学院的宣传片、风光片、先进人物纪录片,制作学院手绘地图、学院历史连环画,生产系列校园文化产品,极大提升学院校园文化品牌档次。学院与新媒体中心联合创办“蚕桑之子”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宣传学校。学院组织新生、家长游览学院风景,接受农耕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的教育。

校团委以每年两届传统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主要载体,牵头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如茶艺武术等社团活动,以及“建学风、传文化”经典诵读大赛、书画大赛、“美丽的家乡”PPT制作大赛、校园微电影大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