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制约着社团的发展。建立多维度的发展模式,是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渠道。开展活动是社团文化的载体,而如何承载社团文化则需要科学、可行的方法支撑。
(一)设置社团机构,成立社团委员会
学校团委设置社团机构,成立社团委员会。社团导师由团委推荐素质高、有经验、有爱心、乐于为学生社团服务的专业教师担任,逐渐匹配固定的活动场所,落实社团的主要职务和职责,指导学生开展社团的日常工作。之后导师指导学生对社团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确立社团目标,制定社团规章,改善社团建设良莠不齐、社团制度不够完善、会员稳定性差、活动质量欠佳等问题,让社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发展。社团建设的标准是导师引导、诱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使社团成员成为艺术家、专业领头人。同时,导师指导学生对社团活动进行总体规划。社团成员确定主题,拟订方案,社团的活动数量宁缺毋滥,社团的发展应循序渐进,社团之间相互监督和交流学习,从而保证社团活动的成功实施。
(二)描绘社团蓝图,增强社团向心力
导师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财力使用的状况、场地使用的效果、时间的科学安排等实际条件,制定短期、中长期、长期的活动策划。一是导师指导提升学生的感性素养。从个体的角度讲,一个人没有感性素质就没有体验生活美好的能力。从群体的角度讲,一个群体没有感性素质就没有创造良好感性环境的能力,也就没有创造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能力。因此,导师要指导社团活动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性素质为主,提高其个人体验美的能力,增强其对美的需求,从而让大学生能够追求幸福的生活;指导社团成员能倡导美,引导其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人间处处充满美的心灵、美的事迹、美的践行、美的视觉,让学生聆听自然界美的声音。二是导师指导社团文化建设。大学是孕育文化的摇篮,每一所大学的存在都有其沉淀的基石,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价值的体现,活跃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培育一专多能的大学生过程中,社团文化应该充分挖掘校史资源,打造校园特色、专业特色、时代特色、经典品牌等“三特色一品牌”活动。导师要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把学生吸引进来,传承和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正能量,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特长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训基地。(www.xing528.com)
(三)完善评估体系,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一是制定导师的考核机制。导师是社团活动的灵魂,是社团活动的指挥棒,因此,学校要制定导师的考核机制,保证导师付出的纯粹性、稳定性,保证社团发展的持久性,加强社团活动的有序性、计划性、规划性。学校要制定导师的绩效制度,按照导师的教学工作量的标准给导师发放劳务补助,确保导师劳有所得。二是制定团员的学分机制。学生出勤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导师要调动学生有效使用学习时间与业余时间,采用参与社团活动的评估办法,管理学生的出勤率,分时段、内容、时长等有效办法合理认定学分,表彰积极分子等有效机制,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提升综合素养的归属地。
导师潜心育人,娴熟的专业引领在社团建设中必定能够碰撞出艺术火种,点亮大学生的精彩人生。随着高校第二课堂的积极展开,导师制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研究逐渐成熟,大学生社团必将能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