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高质量对焦,否则就会出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压力大,其教学很辛苦、很劳累,费劲不讨好、戏还不好看的情况。“大思政”模式下,要在国家层面上推动职业院校人才的有效培养,让各级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又红又专”。
(一)确定培养什么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建设
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大思政”需要高站位。当前的内外环境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大思政”的重要主体——高等院校来说,各高校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及时主动适应,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贯彻落实好,在政治上高站位,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大思政”需要高规格。“大思政”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各高校根据党情、国情、教情、院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开云南职业教育先河,百年沧桑,始终坚持务农,结合学校在西南地区农业的优势地位和综合实力,在“大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育人方面勇于创新、办出特色,出经验、打先锋、做排头兵,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大思政”需要顶层设计。这要求各高校要体现出“一盘棋”的思想和格局,具体到学校、学院、学科、专业特点的不同。“大思政”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与壁垒,交叉共享、交流互鉴。“大思政”需要高质量。当下,高校“大思政”工作越来越需要提供个性化发展和人性化服务。
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当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然而,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趋同现象。就高职院校而言,其创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未能衔接,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在区域发展中寻找创业机会。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有效依托区域优势,在加强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用足用好区域经济社会资源。高校创业教育要很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创业典型个案来诠释创业精神,从而将创业精神由抽象、陌生的概念转化为鲜活、熟悉的生活场景。
当前一些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仍不到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能很快出政绩的工作就暂缓,实际上大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大思政”的引导下,构建和谐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教师、学生安于创新,乐于创业。这包括校园创新创业思想的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这是学校层面需要总体考虑的事情,而不能只是一个部门或某几个人的工作。
(二)确定怎么培养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创新创业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经常被人们简单理解为是一门课程的标准制定。但实际上,该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应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阶段的课程及课程外的系统构建,是一个全程化的系统构建。笔者曾提出创新创业服务三角推动模式,即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氛围与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包含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技能课程、行业焦点课程四大类,四类课程之间呈现递进式的关系,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课程组合。(www.xing528.com)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高校应确定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教育。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上,高校应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教师通过案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大学生的创业成为造福人民的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
(三)确定为谁培养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引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创业动机的内化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心理学观点认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都能激发人的行为,但是内在动机对于个体在所从事的领域中是否能体现出创造性,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外在动机能推动人产生行动,内在动机则驱使人追求卓越。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和稳定。引导学生将自主创业从被动的选择转向主动的追求,会比直接传授相关的经验知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高校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理想信念的铸魂工作,培养出有德有能的人才。
高校应重视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可邀请创新创业的教师或团体给学生、专业教师讲课培训。通过座谈会和演讲等方式,根据不同授课目标,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创业,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以上的全员动员、教育理念的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全方位的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思政”模式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职业教育进入了新时期,高校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及“大思政”工作分开或简单地进行融合,而要突出育人的作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