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农职学院是云南省内很少见的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1907年与森林学堂合并,在原贡院组建“云南官立农业学堂”。1936年,按照政府指示改名为“昆华高级农业学校”。1962年,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云南省农业学校”。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情,顺我者昌、不可阻挡的民族振兴的气势直引人血脉偾张。1920年,徐天骝追随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等人,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模式: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

云南农职学院是云南省内很少见的拥有百年历史学校。迄今的116年中,多少风雨苍黄,多少起起伏伏,倒下去又站起来;多少分分合合,走出去一些,又并进来一些,很少有人梳理得清楚其间的变换,真是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学校经历了如下的起伏:1904年在原昆明洪化桥初创“云南蚕桑学堂”。1907年与森林学堂合并,在原贡院组建“云南官立农业学堂”。在经历辛亥革命之后,更名为“省会农业学校”(不叫学堂,改叫学校了),又称“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各地举办的初级学校则称为“乙种学校”,比如“澄江乙种农业学校”)。为了创办东陆大学,学校献出全部校舍校产,所以1922年12月8日,既是云南大学成立的日子,也是农职学院暂时告别世界的那天。1930年,学校依托双塔寺内的省立高级中学农科班化蝶重生,恢复办学,定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农业学校”。1936年,按照政府指示改名为“昆华高级农业学校”。1937年,学校新校舍建成,搬迁至今天的茭菱校区。1950年,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改名为“昆明农业技术学校”。按照农校办到农村去的指示,1958年,学校第二次消失于世界。1962年,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云南省农业学校”。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再次消失。1949年至1966年间,学校并入省立官渡农产制造职业学校、开远农校、云龙农校、昆明水校、省农机学校,分出成立了昆明林校、昆明水校、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文山农校、临沧农校、省水校、农机校。1978年,云南省农业学校恢复办学。2002年,与姊妹学校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合并组建今天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学校拥有茭菱、小哨、马龙3个校区。学校在总计116年历史中,变换了4次办学地点,4次消失,4次恢复,并入过6所学校,分出成立过7所学校,更名9次;到今天的文俊同志止,加上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共计有28位校长(辛亥革命前称为“总办”,也称“监督”,2002年后称为“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2018年11月5日)发表主旨演讲,“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情,顺我者昌、不可阻挡的民族振兴的气势直引人血脉偾张。

云南农职学院116年来屹立不倒,来自于对民以食为天的天时的顺应,来自于各个历史时期对“道”(理想、终极价值)的共同坚守,对亲身践行“耕”的不懈坚持。学校从不缺这样的先辈:他们在红土地上放飞理想,双脚踏踏实实地钉牢在泥巴里,而不时抬头仰望高天的鸿雁;执着于改变现实,也执着于实现国家富强、农业兴盛的梦想。

云南烤烟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徐天骝(1901—1989),名嘉锐,字天骝,云南大理人。1920年,徐天骝追随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等人,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入法国国立巴黎大学农学院攻读,获农学博士学位。1927年7月回到昆明后,曾在昆华农校任教并担任教务主任。1942年任云南省烟草生产事业总管理处协理兼烟草改进所所长、云南纸烟厂协理等职务。在他的亲自指导和主持下,美国优质烤烟——大金元在三迤大地试种成功,改变了云南烤烟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使云南在20世纪40年代末便跻身于“烟草大省”的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天骝为使“云烟”发展成为云南省名符其实的经济支柱产业,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科学知识和聪明才智,被人们誉为“云烟始祖”。1955年末,徐老在北京满意地回答周总理:“我一生与烟农为伴,脚踏实地心里实在。与学生为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常教常新,托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福,我很满足了!”徐天骝老师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脚踏坚实土地,心怀农业职业教育的“耕道”精神,“我很满足”就是徐老“悟道”时的满足释然。

前溯至1907年,云南农职学院前身云南官立农业学堂选择旧时贡院为办学地址,这绝对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云南贡院建成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从此成为明清两代云南举行乡试的地方,至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其分配给考生考试的号棚数量达到5000多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贡院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4年后昔日的贡院成为培养农业职业人才的地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思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办好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又应该警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并不是专家专政、知识分子专政,而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取代士大夫阶级和专家集团,成为社会的领导力量。换一个角度,我们感到,领袖这一番站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上高瞻远瞩的警语,对我们办好职业教育实在有很深的启发。

崔金赋同志在2018年9月13日学院党员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为建设全国一流农业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有一个核心部分,即今后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5个长句从5个层面论述,其背后都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实践,也可以说是对学院校训“耕”“养”精神的传承和阐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ww.xing528.com)

一方面,这次讲话阐明了云南农职学院今后5年开展实践的正确理论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就是忘记了实践是具有鲜明目的的,盲目对于云南农职学院来讲就是忘记了甚至背离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总目标。从校训的角度来讲,就是只讲“耕”“养”,却忘记了其背后的“道”与“德”,而后者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全新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这次讲话点明了云南农职学院今后5年实践是顺应天时的必然。云南农职学院116年历史指明,只要我们的实践恒久地顺应“天道”“地道”“人道”,服从历史和未来的召唤,就一定能实现“百年不辍,桃李恒昌”。

我们学院要紧密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初步的实践将使人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而认识只是实践活动的第二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云南农职学院的育人实践必将越来越深入地获得对育人规律的把握。

我们学院也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耕道、养德、理想、开拓”的校训精神和“艰苦奋斗、百年树人”的优良传统,打造文化校园,深化创新“全真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和扩大示范建设成果,全面深入推进学院内涵特色建设,实现学院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学院的校训最深入的体现,由“耕”得“道”还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将是彰显大道,弘扬大道,扩展人间正道。云南农职学院必将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通过宏大的实践活动改造我们所处的世界,包括学院的更新更大发展,包括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包括对社会一次又一次的良好影响,当然也包括学院愈积愈厚的精神积淀。在践行耕道精神的路途上,云南农职学院必将创造一个新百年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