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不懈思考的两个问题,宇宙运行的“星空法则”和人类内心的“道德法则”,使自己终生陷入苦闷和纠结。一方面,康德满足于自己为人类制定的,或是发现了上帝为人类制定的,人人具备、人人同意的普遍而终极的道德法则,内心充满自足和欣喜。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感觉到宇宙运行的法则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的存在形式不是道德戒律,是扩张与爆发,是对法则的突破;其实是没有法则,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世界。
拥有大智慧的中国人则轻松地跃过了天地和人之间的鸿沟,对天地的观察使他们找到了人所应该追求的终极境界。《周易·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哪里会开口说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大的德行呢?但是,它一年四季阴阳交替周行不殆,孳育万物,让它们按照各自的时令勃发生长,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启示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最大德行。然而,我们还不能忘记的最重要一点是:“生生之谓易”,这是《周易·系辞》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生生”也者,乃生命繁衍,孳育不绝之谓也。清代学者戴震认为:“仁者,生生之德也”,明白你的生命(包括你拥有的维系生命的重要东西)并非这世界的唯一,并非你需要坚定捍卫的唯一,它们只是生命繁衍孳育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仁者的德行就是理解这一点,并把自己的生命(包括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当作生命集体繁衍的一环(当然是无比重要的一环)。这就是中国古老的智慧“易”的本质。
云南农职学院在办学的116年中,多次为别人做出重大牺牲。1922年,为云南建设第一所高校(东陆大学)无偿献出贡院及螺峰山全部校舍和土地。1937年,经倾力争取获得的大西门外文昌宫新址上的巍峨校舍拔地而起,这一座“堂皇坚固美观,冠于当时昆市之任何机关学校”的主体建筑,在抗战时期两次做出无偿贡献,体现了当时的昆华农校作为“仁者”的“生生之德”。
1938年,在中华民族抗战到了危险的关头,保存中华文明火种的国立西南联大到达云南之初,迫于仓促,急缺校舍,而昆明大西门外的昆华农业学校得蒙眷顾,成为西南联大理学院的校舍,后又搬迁来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西南联大当时4个学院即有3个借用昆华农校办学,自1938年初至1939年夏共计1年又4个月。(www.xing528.com)
之后,1941年12月18日晚,飞虎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司令陈纳德到达昆明巫家坝机场,当晚他和随从入驻昆华农校大楼。由陈纳德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队部和2个中队近200人,除战斗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均住进昆华农校的招待所,陈纳德就在二楼生活办公。不久,这家招待所正式挂牌为“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昆明第一空军招待所”。再后来,中国战区驻华美军总司令部、驻中国美军统率机构总部也设在昆华农校,下辖“中国战区美军战斗司令部”“美国空军司令部”“美国空军运输司令部”“美军补给司令部”“美军训练司令部”“美国海军驻昆明联络处”等。昆华农校把自己新建的,没有住几天的巍峨楼房拿出来,借给西南联大,接着又让飞虎队和更多的帮助中国打鬼子的美国人入住。抗日战争期间,美军大量军事机构和军事人员进入云南,云南各族人民节衣缩食保障供给。云南人懂得大义,儒家把这种大义叫作“家国天下”。
以培养接班人为使命的教育单位,比如云南农职学院,务必深深领会“接班人”的含义:生生为大德,生生不息才是生命繁衍壮大的保证。“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这种“人梯”和“铺路石”的精神叫牺牲精神,必然经有德之教与学传递至一代又一代农职学子的内心,生根、发芽。回望云南农职学院116年的办学历史,牺牲从来都是关键而闪光的主题词,它意味着生命的全部。古人说,“牺”是纯色而毛羽完备的动物,“牲”是牛羊的全体(见郑玄、韦昭、颜师古分别注《周礼》《国语》《汉书》)。把我们的全部奉献给未来,这是云南农职学院最壮丽的“养德”之史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