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当弟子问他什么是夫子最擅长的时,他颇为自夸地回答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自己解释什么是“浩然之气”时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个浩然之气就是孟子心中最大最有正气的大德,它的“气场”非常强,所以才可能“塞于天地之间”。至于如何涵养这份浩然之气,云南农职学院动物饲养专业的师生应该有更深入的体会。孟子从一个耕种的故事“揠苗助长”讲起,说养德的最佳办法是“心勿忘,勿助长”。朱熹注释说,养德(涵养浩然正气)不必预期效果,只需知节、有度,一直不断地积累善行(集义)即可逐渐达成。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讲更容易理解,那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孟子涵养浩然之气费了很大功夫,直到40岁方才有成,他骄矜地表白:“我四十不动心。”这一份正气(大德)一旦养成,人生将傲然物外,无所畏惧。宋朝文天祥描写自己被北方强敌拘囚于8尺宽、32尺深的土牢里,其中湿气、土气、火气、浊气等7种恶气两年多加诸其身,居然毫发无损,小病不生,“幸而无恙”,原因无他,正是他养足了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以一气敌七气。他慷慨作《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份浩然正气使文天祥面对生死淡然从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验证孔子“杀身成仁”之大德。这份浩然正气也谱写了云南农职学院优秀教师、中共党员王德三(1898—1930年)烈士的壮丽诗篇。
在中国革命史上,提到云南大理祥云王氏“一门三烈”,人人都知道指的是为民族独立解放奉献出年轻生命的共产主义战士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一家三兄弟。其中,王德三同志作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以民华农校教师的身份作掩蔽,在昆明等地开展革命工作,直至被叛徒出卖被捕,于1930年12月31日在昆明北教场壮烈牺牲。王德三以属于自己唯一的、仅仅32年的生命证明了自己对信仰的坚定。就义前,王德三在狱中给父亲写下了万言遗书:“你的儿子是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完全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王德三不仅是共产主义的无畏战士,也是一位因深厚的传统人格教育,把自己个人和祖宗的名节看得比天高比地厚的铁汉子。他在狱中向父亲表白:“古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www.xing528.com)
王德三担任教师的地方,正是云南农职学院前身昆华农校1930—1937年办学所在地大德寺(又名“双塔寺”),其地距中共云南省委秘密办公地点节孝巷39号不足百米。返回云南后,王德三借用农业学校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工作是其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他自己就是接受了科学知识和崇高人类社会理想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奔波于几十米距离的两地之间:在大德寺,他如灯塔般照亮学生,继而折返到节孝巷,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与黑暗厮拼,这就是他每天圣人一般的职业。
王德三这样的烈士英雄正是云南农职学院的万世师表,是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传道的伟人,真正做到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最终以短暂而璀璨的生命照亮了大德寺。在云南农职学院116年的办学历史上,这样的老师德配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