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方法与蓄电池结构有关,不同结构的蓄电池检测方法不同。
①对于有加液口的蓄电池,可以用玻璃管进行测量,如图2.7所示。标准值为10~15 mm,如果液面过低,一般情况下加入蒸馏水即可。必须定期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如有必要必须添加蒸馏水。
②对于透明壳体的蓄电池,可以观察到蓄电池内电解液液面与上、下液位刻度的关系,如图2.8所示。标准值应在上、下刻度线之间。若液面过低,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加入蒸馏水。
图2.7 用玻璃管检查
图2.8 液面高度指示线
③对于有观察窗的免维护蓄电池,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观察孔中颜色,如图2.9所示。当看到黄色时,说明电解液过少;当看到绿色时,说明电解液合适且电量充足;当看到黑色时,说明电解液合适,但电量不足,需充电。注释说明一般写在蓄电池盖上。
图2.9 从观察窗确认蓄电池状态
2)蓄电池端电压的检测
用高率放电计测量单格电池的端电压。高率放电计如图2.10所示,测量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放电叉的两触针紧压在蓄电池单格的正负极桩上。
②测量5 s,观察放电计的电压,记录电压值。
③分别测得6个单格的电压。此时,蓄电池是在大电流放电情况下的端电压,各单格的端电压应在1.5 V以上,且能稳定5 s。如果各单格的电压低于1.5 V,但5 s内尚能稳定者则为放电过多应及时进行充电恢复。单格电压低于1.5 V且5 s内电压迅速下降,则表示有故障。某单格无电压指示,说明内部有短路、断路或严重硫化故障。
3)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见图2.11)
①将万用表置直流10 V挡。
②将万用表的正表笔接蓄电池单格的正极端,负表笔接负极端。
③读出指示电压值,2 V为正常值。
④电压值低于1.7 V,表明蓄电池已放电,需进行保养充电。
图2.10 放电计测量单格电池的端电压
图2.11 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
4)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检测
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检测工具有吸管式密度计、综合测量仪及蓄电池专用检测仪等,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检测工具的操作。
第一种:用吸管式密度计检测电解液密度。吸管式密度计的结构如图2.12所示。测试方法如下:(www.xing528.com)
图2.12 吸管式密度计及其测量密度的方法
①打开蓄电池的加液盖。
②把吸管式密度计下端的橡皮管插入单格电池的加液孔内。
③用手将橡皮球捏扁,再慢慢放开,电解液就会被吸到玻璃管中,注意量要适度。
④使管内的浮子浮在玻璃管中央,读吸管式密度计的读数,计数时眼睛与密度计刻度线水平平齐。
⑤测量电解液温度。
⑥将测量的密度值换算成25 ℃时的密度值。
⑦按在25 ℃时为1.26~1.29 g/cm3,重新配制电解液。
第二种:用综合测量仪检测电解液密度。综合测量仪的结构外形如图2.13(a)所示。测试方法如下:
①用取液管吸取电解液。
②滴在测试仪测试镜片上,水平放置测试仪,如图2.13(b)所示。
③将测试仪迎着阳光,目视观察窗,即可读取密度值,如图2.13(c)所示。
④测量环境温度。
⑤将读取密度值换算成25 ℃时的相对密度值。
⑥参照标准,分析被测蓄电池密度是否合适。
图2.13 综合测试仪检测电解液密度
5)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测
①用高率放电计检测。不同高率放电计的检测方法不同,在实验室常用的高率放电计如图2.14所示。在检测时,蓄电池对负载电阻放电电流超过100 A,通过高率放电计能比较准确地判定蓄电池的容量和基本性能。实验室常用的高率放电计的使用方法:用力将放电计的两个触针迅速压在蓄电池的正、负极柱上,并保持3~5 s,观察放电计上指针位置。对于12 V整体蓄电池,若指针指示电压在9.6 V以下,说明该蓄电池性能不良或电量不足;若指针指示稳定在10.6~11.6 V,说明电量充足;若指针指示电压迅速下降,说明蓄电池有故障。
②用专用检测仪检测。对一汽大众的汽车进行蓄电池检测时,使用VAS5097A或MICRO 341,如图2.15所示。
用专用检测仪检测时,无须拆下蓄电池,蓄电池接线卡也不用拆,只要按要求将夹钳夹到蓄电池极柱上即可。
蓄电池的容量不同时,其负荷电流也不同,应按检测仪要求来调整。检测仪负荷电流和最低电压值可参照标准值,测试电压不能低于最低电压,否则,说明蓄电池充电不足或损坏。
图2.14 实验室常用高率放电计
图2.15 专用检测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