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准确地传输观测资料及相关信息是建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数据传输子系统由布设在系统控制与数据采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网络所构成,其具体功能包括:
①将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传送到系统控制子系统;
②将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工作状态传送到系统控制子系统;
③将系统控制子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数据采集子系统;
④当系统控制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位于不同的主机上时,负责这几个子系统间的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1.数据传输总体设计
数据传输系统的总体结构见图9-17。
对于基准站和连续运行监测站,通过光纤等通信方式将监测点的接收机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测室,同时通过多路开关方式,按监测室所设置的时间间隔定时将接收机所采集到的数据(观测值、卫星星历等)传回(卸载至)服务器。服务器定时将卸载的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从监测室中实时监测基准站和监测点上接收机的工作状况,并发布有关指令控制各台接收机。监测室中计算机则可按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定时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要在非机房且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长期连续地工作,因此采用成熟稳定的数据传输技术对于整个系统至关重要。可采用以下几项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①采用光纤电缆传输数据。(www.xing528.com)
②采用多串口通信技术,实时采集多台接收机的面板信息(采用标准的NMEA0183格式)并传送给服务器。
③采用多路开关技术,线路的选通由计算机控制。通过多路开关接通一台GNSS接收机,卸载其观测数据(此时与其他GNSS接收机均断开)。
图9-17 数据传输系统总体结构
3.数据传输网络
为满足接收机面板信息实时传输及观测数据准时传输的要求,需要在基准站、连续运行监测点及监测室间建立一个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专用数据传输网络。
(1)网络的拓扑结构
数据传输网络可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能较好地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当某一网点出现故障时不致影响其他点的正常工作,易于管理和维护。这种结构的网络不仅能很好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且当日后系统发生变化时也能方便地对网络进行修改和扩展。
(2)通信介质的选择
基准站、监测点与监测室间的网络传输线路可选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不仅具有很高的传输带宽而且具有极好的抗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的能力,能把观测数据高质量地传回监测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