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时模型构建指南-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

实时模型构建指南-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0参考网实时建模数据处理流程图由于C/A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为5~10m,伪距观测值在用户进行精密定位应用时仅作为辅助信息参与解算,解算结果的精度主要由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及其模糊度固定与否决定。

实时模型构建指南-GNSS基准站网数据处理方法与应用

对于大规模参考网的观测数据,如采用网解模式进行整体解算,由于可能的海量数据处理任务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限制,难以保证整个数据处理过程的实时连续运行。不同于事后模型构建,由于实时参考网解算过程中双差模糊度固定存在不确定性,如初始的非差模糊度基准设置错误,则可能与解算所得新的双差模糊度存在不一致性,导致用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模糊度需重新初始化。此外,用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并不能将每颗可视卫星均用于模糊度固定,需对是否可用于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的各可视卫星加以区分。因此,构建参考网实时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实现参考网实时解算,对获取的参考网内全部双差模糊度关系添加适当的非差模糊度基准,并提供每颗可视卫星在模糊度固定时的有效性。

参考站网实时模型构建的核心思想为:根据待处理数据量选择采用网解或逐条基线多线程实时解算模式,并将当前历元获取的全部非差模糊度信息按照是否可用于用户端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以及初始化与否分为三类,依次将三类模糊度作为基准添加到双差与非差模糊度间的映射矩阵,直到该矩阵不再秩亏。此外,将每颗可视卫星的误差改正是否可用于模糊度固定以及是否存在跳变等信息一并发送给用户,从而保证用户在进行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时的连续可靠。实时模型构建的整个数据处理流程如图5-20所示。

(www.xing528.com)

图5-20 参考网实时建模数据处理流程图

由于C/A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为5~10m,伪距观测值在用户进行精密定位应用时仅作为辅助信息参与解算,解算结果的精度主要由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及其模糊度固定与否决定。

由于参考站坐标精确已知且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长时间静态观测的特点,其实时质量控制较为简便。因此,对于GPS单频接收机的精密定位应用,用户观测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是新方法有效实施的难点问题。按照基于双差的单频单站数据预处理方法,将相邻两个观测历元视为独立观测的测站,并采用双差定位的思想进行解算,其基线解即为相邻历元的位置差。此时,可根据双差估计验后单位权中误差来判断该历元是否发生了周跳,并基于稳健估计法在各历元检测可能发生周跳的卫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