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常规RTK的作业范围和提高其定位精度,美国Trimble公司率先推出了网络RTK技术。网络RTK定位技术又称多基准站RTK定位技术,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无线通信和GNSS定位等技术,利用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控制中心)和数据通信线路等实现实时动态定位。网络RTK定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区域内基准站系统误差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的特点,利用多个基准站的系统误差用一定的内插算法来内插或者外推该区域内、外流动站的未知系统误差,再解算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整周模糊度进行定位。基准站配备双频GNSS接收机,最好能接收精确的双频伪距观测值。同时,基准站的站坐标应精确确定。此外,基准站还应配备数据通信设备及气象仪器等。基准站按规定的采样率进行连续观测,并通过数据通信链实时将观测资料传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流动站的近似坐标(可据伪距法单点定位求得)判断出该站位于周围三个以上基准站所组成的图形内或外。然后,根据基准站的观测数据求出流动站处的系统误差,并播发给流动用户,通过修正来获得精确的坐标。基准站与数据处理中心间的数据通信可采用数字数据网或无线通信等方法进行。流动站和数据处理中心间的双向数据通信则可通过GSM等方式进行。
与常规RTK相比,网络RTK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①相对于常规RTK,精度有所提高。没有了1ppm(=1×10-6)的概念,在网络控制范围内,由于采用内插法内插流动站的误差,受距离的影响比较小,流动站的定位精度分布较均匀,大多在±(1~2)cm水平。
②可靠性也随之提高。由于网络RTK采用多个基准站同时作业,当一个或者多个参考站出现故障时,网路RTK利用没有故障的基准站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定位,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扩大了作业范围。(www.xing528.com)
③应用范围广。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地面沉降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机械控制和自动化管理等领域。
④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化了生产作业流程,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减少了投资,在70~90km的边长范围内,用户不须再架设基准站。
网络RTK的作业范围与定位精度如图5-3所示(Landau,2002)。其具有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且分布均匀、投资少的优势,大大地促进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