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积建造与成矿:古元古界东风山群是沉积变质型东风山金(铁、钻、硼)矿床的赋矿层位,东风山群为区域成矿系列的形成奠定了成矿物质基础。古生代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与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密切相关。下寒武统西林群(∈1 X)是该区最为重要的赋矿层位,此外还有下二叠统土门岭组(P1t)、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和下泥盆统黑龙宫组(D1hn)等。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均产在中酸性花岗质岩体与上述古生代沉积建造接触带及其附近。古生代赋矿建造对多金属成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含矿建造多为碳泥硅灰建造,富含成矿物质和化学性质活泼的碳酸盐岩,不仅可为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还易于被岩浆期后热液交代,有利于成矿热液运移及矿质沉淀而形成矿床。其次是赋矿建造的原生层状构造,易于在构造-岩浆作用下产生层间构造和接触带构造,这些构造往往是主要控矿构造。
(2)中酸性花岗岩及岩浆侵入作用与成矿: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成矿系列形成的必要条件,岩浆作用可为成矿提供热源、成矿物质和成矿场所。T3—J1 持续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能,驱使成矿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携带成矿物质沿构造运移、在成矿有利部位成矿。燕山早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对成矿控制主要表现为:①矿床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岩体时空和成因联系密切,矿床分布于岩体内及其附近,成岩成矿时代均为早侏罗世。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踪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或部分来源于岩浆。②燕山早期花岗岩类成矿具有一定的专属性,成矿系列中金矿床与闪长岩有关,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其他多金属矿床主要与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等中酸性花岗岩类有关,如翠宏山、二股等多金属矿床。③岩浆成岩过程中和成岩后,由侵入体内向外形成温度由高到低的热能场或热晕,是造成成矿物质分带的主要原因之一。④T3—J1 岩浆形成的深度及多次脉动似乎与矿床规模和矿种有一定的关系。小兴安岭地区与起源于中-深成岩浆有关的矿床规模较大,如霍吉河、鹿鸣等矿床。张广才岭地区与起源于深度较浅的岩浆有关的矿床,多为中小型矿床或矿点,如林海铁矿等。构造岩浆多次活动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如翠宏山和鹿鸣矿床,矿区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具多种类型,是构造岩浆多次活动的产物。深源岩浆在向浅表环境就位时,如能在同一构造岩石空间多次侵位,使成矿所需热能充分供应和持续保存,这有利于大型矿床的形成(Barnes,2002)。
(3)构造与成矿:断裂和接触带构造是该成矿系列的主要控矿构造,不同尺度的构造控矿形式不同。
区域性深大断裂:南北向牡丹江深大断裂控制燕山早期成矿相关花岗质岩体和矿带分布。深大断裂切割地壳达莫霍面,在大规模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深大断裂是岩浆和成矿物质聚集和上移的场所和通道,持续和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作用,为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矿田构造:矿田构造网络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及东西向断裂构成的,不同矿田构造控矿形式不同。翠宏山矿田构造网络由一系列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断裂等构造构成,矿床位于不同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图7-1a),即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于成矿。西林矿田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常追踪南北向断裂,矿床主要分布于构造转折部位(图7-1b)。(www.xing528.com)
图7-1 翠宏山矿田(a)和小西林矿田(b)构造略图
a.据黑龙江省地质三队地质图改编,1984;b.据黑龙江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改编,2001
矿区构造:矿区控制矿体的主要构造为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和接触带构造,次要构造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①南北向控矿构造:小西林受南北向断裂控制,二股矿田主矿体受近南北向接触带构造控制。②东西向控矿构造:五道岭矿体受东西向接触带控制。③北北西向控矿构造:翠宏山主矿体受北北西向接触带构造、层间破碎带构造和碎裂岩带构造控制。④多组构造控制矿体:斑岩型矿床矿体往往受多组断裂构造共同控制。鹿鸣钼矿床矿体受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发育于两组构造交会部位。霍吉河钼矿床矿体受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及碎裂岩带构造控制,构造交会部位矿体最为发育。大安河金矿体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接触带-断裂复合构造控制,构造交会部位矿体最佳。林海矿区主要矿体(带)受北东向断裂-接触带复合构造控制,北东向与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构造交会部位是铁矿最为富集部位。弓棚子铜矿体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次为南北向和北西西向接触带控制。
综上所述,区域深大断裂控制花岗岩带和矿带分布,矿田和矿床构造控制矿床和矿体分布。小兴安岭地区控制矽卡岩型、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的构造以近乎纵向或近乎横向构造为主,斑岩型钼矿体则发育于多组断裂交会部位。张广才岭地区控制矿体的构造以北东向为主,次为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