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金矿床位于逊克县南东45km 处,东经128°48′30″—128°55′30″,北纬49°14′00″—49°17′30″。1998—2003年由黑龙江省有色707 队发现并勘查,仅Ⅴ号主矿体获得资源/储量Au23 596kg,Ag 200 395kg,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97%。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上新统孙吴组砂砾岩和第四系玄武岩、砂砾岩及冲洪积层。下白垩统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粗安岩、流纹岩、英安岩、流纹质凝灰岩等(图版Ⅱ-1、图版Ⅱ-2、图版Ⅱ-3)。矿区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发育。
断裂构造:近南北向断裂及矿床北部北北东向追踪南北向库尔滨河壳断裂和南部北西向转北西西向都尔滨河断裂是该区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也是该区控岩控矿断裂。金矿体(含矿交代石英岩脉带)、细粒碱长花岗岩脉和隐爆角砾岩发育于近南北向断裂与库尔滨河断裂和都尔滨河断裂交汇部位,该组断裂与上述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相交汇贯通,并大致呈等间距排列。其中控制Ⅴ号矿体的断裂构造规模最大,长>1200m,宽1~25m,延深>358m,走向315°~0°,倾向225°~90°,倾角70°~89°。在185m 中段以上该断裂为东侧潜流纹质火山岩与西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分界线,向深部延伸至中粗粒碱长花岗岩中。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在产状的变化部位矿化富集。Ⅴ号矿体沿走向上以中部12~28线产状变化部位厚度和品位俱佳,在垂向上以185中段产状变缓部位厚度和品位俱佳。
火山机构:矿区火山机构主要表现为线状或椭圆状火山喷发口,发育于纵向断裂与斜切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潜火山岩(潜流纹岩及潜流纹质凝灰岩等)侵入其中,并侵入早于其形成的细粒碱长花岗岩墙。目前发现5处潜火山岩体,均沿近南北向断裂呈椭圆状小岩株状或岩脉状展布。其中Ⅴ号矿体东侧潜火山岩体规模最大,出露面积约0.3km2,与Ⅴ号主矿体关系密切。
矿区出露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178.4±l.2)Ma(陈静,2011)、细粒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燕山晚期潜流纹岩、潜流纹质凝灰岩。中粗粒碱长花岗岩是岩金矿体的主要围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和潜流纹岩是岩金矿体的次要围岩。
早侏罗世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呈岩基状,出露面积约7km2。岩石呈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粗粒花岗结构(图版Ⅱ-4)。碱性长石主要由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组成,呈半自形板状,粒度0.2~7mm,卡氏双晶发育,有的弱绢云母化,含量46%~56%。斜长石牌号An=8~10,属更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发育,粒度0.2~5mm,不均匀分布,具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含量10%~15%。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度0.2~7mm,具波状消光,不规则分布,含量25%~35%。黑云母呈他形粒状,粒度0.1~1.5mm,不均匀分布,多次生变化为绿泥石,含量1%~3%。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
早侏罗世细粒碱长花岗岩:呈脉状或岩墙状,岩石呈肉红色,块状构造,细粒花岗结构。碱性长石由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组成,呈他形粒状,粒度0.1~2mm,含量52%~58%。斜长石牌号An=27,为更长石(图版Ⅱ-5)。呈半自形板状,具聚片双晶,粒度0.1~2mm,含量10%~15%。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度0.1~2mm,波状消光,均匀分布,含量25%~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呈他形粒状,粒度0.1~0.5mm,含量不足0.5%~2%。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
花岗斑岩:呈脉状,岩石呈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斑晶为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的暗色矿物黑云母等。碱性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图版Ⅱ-6),呈自形—半自形板状,粒度0.2~3mm,含量约20%。斜长石牌号An=27,为钠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粒度0.2~3mm,含量约10%。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度0.2~3mm,含量约5%。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多次生变化为绿泥石,粒度0.5~2mm,含量约3%。基质为长英质,含量约62%。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
潜流纹岩:岩石呈浅灰色、浅绿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图版Ⅱ-7)。斑晶主要为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微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粒度0.5~1mm,含量1%~2%,多绢云母化。石英呈他形粒状,具熔蚀,粒度0.2~1mm,含量1%~5%。白云母呈他形粒状,不均匀分布,粒度0.1~1mm,含量1%。基质为隐晶质结构,由长英质组成,含量75%~85%。局部见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和流纹质凝灰岩岩屑或角砾(图版Ⅱ-8、图版Ⅱ-9)。
潜流纹质凝灰岩:晶屑成分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粒径:0.5~1.0mm,约占20%。石英棱角状、次棱角状,局部熔蚀成港湾状。钾长石次棱角状,蚀变为土状,成分为条纹长石。岩屑次棱角状,成分为火山灰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直径0.6~2.0mm,占10%。填隙物由火山灰脱玻为霏细状显微晶质或隐晶质长英质成分,充填于上述火山碎屑之间。(www.xing528.com)
爆破角砾岩:有2种爆破角砾岩,一种为矿体围岩中的角砾岩(图版Ⅰ-21),一种为矿体中的角砾岩(图版Ⅱ-9、图版Ⅱ-10)。围岩中的角砾岩:岩石呈酱紫色、肉红色,角砾状构造,碎裂状构造,胶结物或具斑状结构。角砾成分复杂,含有来自不同深度的围岩角砾,主要为细粒碱长花岗岩、潜流纹岩和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角砾。角砾以棱角状为主,少数为次棱角状,粒度一般2~30mm,含量70%~90%。胶结物一般为酱紫色硅质,也有熔岩胶结者,前者普遍含黄铁矿,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脉宽1~10mm。
矿体受近南北—北北西—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赋存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的强硅化蚀带,其次赋存于细粒碱长花岗岩、隐爆角砾岩及潜流纹岩的强硅化蚀变带。矿化范围一般与交代石英岩一致,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矿体在185m 中段以上赋存于潜流纹岩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之间的断裂带中。矿体与潜流纹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和隐爆角砾岩带空间关系密切,矿体上下盘常发育有细粒碱长花岗岩及隐爆角砾岩带。
矿区共圈定13条金矿体,其中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Ⅴ号矿体及其两侧的平行小矿体分布于19-44线长800m、宽160m 的范围内(表5-7)。
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为主,自形、半自形粒状次之。矿石构造以角砾状、浸染状、脉状-网脉状为主,梳状、晶簇、晶洞、条带状次之。矿石中金属矿物总含量2.8%,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方铅矿、黄铜矿、辉铜矿、铜蓝、闪锌矿;氧化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贵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脉石矿物种类比较简单,主要为各种颜色、粒度石英,其次为冰长石、高岭石、少量绢云母、绿泥石。
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含量57.3%,裂隙金次之,含量34.9%,包裹金少量,含量7.8%。自然银、辉银矿赋存状态:以粒间银为主,含量88.3%,包裹银次之,含量9.2%,空洞边银少量,含量2.5%。矿石中银金矿金的成色较低,为501~651。
表5-7 Ⅴ号矿体及其附属矿体特征表
围岩蚀变特征显示热液活动具多期次期特点,蚀变矿化可划分为成矿早期、成矿期和成矿晚期3期,蚀变矿物生成可划分为6个阶段。成矿早期绢云母-石英阶段:绢云母、微晶石英、磁铁矿、黄铁矿。成矿期乳白色石英阶段、灰色石英-冰长石阶段、石英-绿泥石-硫化物阶段、网脉状白色石英阶段:绢云母、乳白色石英、冰长石、黄铁矿、灰色石英、毒砂、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绿泥石、网脉状白色石英。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为灰色石英岩化和与其伴生的冰长石化(图版Ⅱ-11~图版Ⅱ-23)。成矿晚期玉髓-萤石阶段:玉髓、萤石、黄铁矿、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
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详见第六章)显示,东安金矿为火山期后热液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薛明轩等,2002,刘智明等,2004;郭继海等,2004;于建波等,2005;陶卫星,2006;霍亮等,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