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断裂构造活动极为发育,工作区西部为逊克-铁力-尚志南北向岩石圈断裂(古缝合线),长达500余千米,东为牡丹江南北向岩石圈断裂(为元古宙缝合线)长达500余千米。区内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亦极为发育。
北东向断裂:在伊春的东南和北西两侧宽约40km 的范围内,由数条相互平行、间距为1~10km的断裂组成较为连续的线型构造带,其中以汤原-依兰断裂、镜泊湖-宁安断裂及南岔断裂为代表。汤原-依兰断裂为依-舒地堑的一部分,地堑两侧断层面倾向相向,倾角约为70°~80°。断层面平直,切割深度大,是一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断裂切穿印支期花岗岩及较老的地层,控制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和白垩系、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南岔断裂基本上发育在印支期花岗岩体内,线形特点清楚,连续性好,为镜泊湖-宁安断裂敦-密断裂的一部分。
北西向断裂:包括依兰-铁力及丰茂-伊春断裂,在两断裂间20km 的范围内发育众多相互平行的短小断裂。主干断裂长数十千米至百余千米。在伊春地区控制着下白垩统火山岩的分布,在铁力地区错断复式褶皱带,在平面上表现出平移性质。
南北向断裂:主要有逊克-铁力-尚志岩石圈断裂和牡丹江断裂石圈断裂。牡丹江断裂石圈断裂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弧盆系与佳木斯地块的边界断裂。在它们之间还发育有多条与之平行的断裂,最长断裂断续延伸约100km,一般长20km,宽1~3km,在地貌上形成平行的山脊和沟谷。南北向主干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共同控制着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和燕山期酸性小岩体的出露。断裂带内挤压破碎带普遍发育,应力表现为张扭性质。
东西向断裂:多呈断续分布,常被北东向断裂错断。在西林地区规模较大的有3条,其中通过小西林铅锌矿区的最大,长可达60km,如研究区中部的拜泉-鹿鸣-小佳河断裂和北部的逊河-乌云断裂等。(www.xing528.com)
北东东向断裂:在伊春地区主要发育有3条断裂带,其间距约为50km。在伊春附近宽10km 的范围内有3条主干断裂,而通过小西林矿区的北东东向断裂带最窄,宽仅有2km,在其中发育两条主干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带在走向上连续性较好,一般延长可达60km。
北北东向断裂(走向北东20°左右):在小西林至伊春地区发育有5条断裂。在地貌上短河流水系呈直线状分布,长达60~70km。
成矿带发育的多组断裂构造,是多次构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近南北向、东西向断裂是由基底构造多期次活动产生的,它控制了区内下古生界及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产出,这些断裂构造在中生代又有继承性的活动。而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可能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克拉通化后发生的,是加里东同褶皱的产物,中生代又有继承性活动或被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