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政权对海南有效而全面的管制始于冯冼家族对海南的巡回剿抚。据文献记载,南北朝至唐初,冯冼家族是岭南第一豪门巨族,也是岭南(包括海南)的实际统治者。当时岭南冯氏势力分布有三:一为珠江口的冈州(今新会)、广州(含番禺)一带,《元和姓纂》称之为“冈州冯氏”;二为粤西的高州、恩州一带,《元和姓纂》称之为“高州冯氏”;三为海南岛。三地冯氏脉出同源,海南冯氏则是高凉冯氏与南越冼氏联姻的后裔。[69]冼夫人与冯氏家族在开琼定边方面的历史功绩使得海南百姓将其供奉为神,各地可见纪念冼夫人的庙宇。
盛唐时代,以冯冼家族为代表的南方土酋对皇权的臣服主要体现在冯盎之子定期“入朝侍帝”,并率陈覠等酋长入朝见唐太宗。嘉靖《广东通志·陈覠传》载:“盎归唐,(陈覠)亦至长安预燕赉。”朝廷还责令冯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征讨岭南罗、窦诸峒獠,[70]实为唐朝“以夷制夷”之策。
冯氏家族衰落后,虽再无岭南豪族出现,但宋元时代,实际控制海南地方社会的仍为豪酋与峒首。宋王朝给有实力的黎峒首领授予官职,通过以招抚为主、“以黎治黎”的方式进行统治。因此,这一时期黎峒归附者众多,如三十六峒首领王氏一族是宋代累世受封的土官家族之一。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录了女峒首王二娘的事迹:
峒中有王二娘者,黎之酋也。夫之名不闻,家饶于财,善用其众,力能制服群黎。朝廷赐封宜人。琼管有令于黎峒,必下王宜人,无不帖然。二娘死,女亦能继其业。[71]
同时,本地土酋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归顺朝廷之意。《诸蕃志》载:(www.xing528.com)
淳熙元年(1174年),五指山生黎峒首王仲期率其傍近八十峒,丁口一千八百二十归化。仲期与诸峒首王仲文等八十一人诣琼管公参,就显应研石歃血,约誓改过,不复抄掠,犒赐遣归。[72]
这一资料描绘出土酋归附时首领们如何在冼夫人庙前盟誓。这说明,对于官员而言,冼夫人是代表朝廷怀柔远人的象征;对于本地土酋而言,他们也认可冼夫人的灵异与权威。双方都认可儋耳夫人庙既可以作为黎人首领之间盟誓的场所,又可以作为黎人向王朝表示归顺的地点。[73]
在这一时期,黎族峒首逐步演变为宋王朝在黎族地区统治的代言人和贯彻者,同时地方土酋借助朝廷之力日渐强化自身实力。在土官势大的处境下,宋朝官员并未设置有效机构控制全岛,且派往海南的多为贬谪的官员。因此,至宋末,岛内完全不受官府控制。万历《琼州府志》曰:“至宋末,武略不竞,犬羊梗道,复借途桴海,丁谓所称再涉鲸波是也。”[74]这说明官府之间只有依靠海路互通消息,朝廷对岛内并未实施有效控制。
元初,中央王朝对黎族地区实施前所未有的讨伐,封建王朝的统治势力深入五指山腹地。平黎之后,元朝的治黎政策仍是广泛任用黎峒首,推行土官制度。黎族土官担任的职务有万户、千户、总管、知州、县尹等职。据明嘉靖《广东通志》卷68载:“元设黎兵万户府,统十三翼,兼管民兵,黎峒万千百户,以土人为之……”“又以土人吴斌为万户,自是土官愈炽。”元代黎族土官掌握实权,而且官职官阶较高。万户为正三品,千户为正五品,其地位及权力远高于宋代黎族土官。[75]元代通过重用大批黎族峒首,达到了巩固和维护中央王朝统治的目的。但同时“以黎治黎”政策也刺激了黎族社会的内部矛盾,元末,黎乱频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