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研究可以对建筑物的总体环境代价、资源代价有一个总量的概念,在项目建设中考虑环境承载限度,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的选择中考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因素,有利于新型节能建筑的推广,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物质消耗。同时,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为建筑产品系统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103],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和部品乃至整个建筑产品的评价。
1)目标和边界的划定
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目标是为了要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新思路,为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持。评估范围按照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时间顺序将研究范围划分为五个阶段:原材料生产运输、建造施工、使用运行、拆除以及建筑废料处理回收利用[104]。
2)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模型(www.xing528.com)
AHP(层次分析法)是度量的一般性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Saaty和Yager提出的。1971年Thomas Saaty曾用AHP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所谓“应急计划”,被誉为AHP法的创始人。1972年他又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电力在国内工业部门的分配问题。1973年他为苏丹政府研究了苏丹运输问题。1977年Saaty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105]。层次分析法可以将难以量化的复杂问题简化,特别适合于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决策,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全生命周期评估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将各方法(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其基本思路是把复杂问题分成若干有序层次,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层次结构(即模型树),根据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判断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进而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即总排序权重。AHP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和主观判断数学化,不仅简化了系统分析与计算工作,而且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和决策原则的一致性,对于那些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复杂的公共管理问题,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决策结果。AHP在能源政策分析、产业结构研究、科技成果评价、发展战略规划、人才考核评价、发展目标分析以及安全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水安全评价、水质指标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污染源确定等[106]
Bahareh Reza运用了基于AHP的全生命周期评估对德黑兰的楼面系统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估[107]。于随然等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以选出最优设计方案为目的的评价基准和设计方案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进行全生命周期方案的选择和决策[108]。郭玲对太阳能建筑及普通的节能建筑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层析分析,得到太阳能建筑比普通节能建筑更为经济环保[119]。邓寅生等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改造,将层次分析法用于全生命周期评估,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过程多指标的综合评价[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