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际案例展示
2.施工要点
(1)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热工计算,混凝土水化热所产生的应力足以使该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样的混凝土视为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混凝土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并根据气温、使用的材料和现场条件进行热工计算,确定浇筑顺序、浇筑方法、保温或隔热养护措施和时间、测温方法,保温或隔热养护、测温人员的安排,以及出现异常情况的预案措施等,制订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30℃时为宜。气温>30℃时,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包括收缩)应力,并采取相应地降低温差和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
2)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的控制,可依据大体积混凝土内在质量控制系统所得到的实测曲线,对保温、养护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应小于25℃。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分层法,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一般长方形底板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浇筑,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块)分层法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斜面分层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和厚度都较大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3)当基础底板厚度超过1.3m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500mm。对于大块底板,在平面上应分成若干块施工,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有利于控制裂缝,一般分块最大尺寸宜为30m左右。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浇筑前宜在基层设置滑移层。为了减少分块间后浇缝处钢筋的连接约束,应将钢筋的连接设在后浇缝处。
(4)混凝土的泌水和表面处理。
1)混凝土泌水的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1.5~3h),经过振捣后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易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泌水现象尤为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预先在横向上做出20mm的坡度;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泌水及时从孔中自然流出;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至坑外。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应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外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然后用软轴泵及时将泌水排除。这种方法适用于排除最后阶段的水分。
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尤其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不仅会引起混凝土的表面收缩开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认真进行表面处理。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4~5h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杠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压实进行二次收光处理。经12~14h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二层草袋充分浇水湿润养护。
(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www.xing528.com)
1)养护时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不于21d。
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夏期施工时,一般可使用草袋覆盖、洒水、喷水养护或喷刷养生液养护。
冬期施工时,一般可使用塑料薄膜、草袋覆盖保温、保湿养护。
冬期施工时,由于环境气温较低,一般可利用保温材料以提高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另外也可使用薄膜养生液、塑料薄膜等封闭料,来封闭混凝土中多余拌合水,以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但应选用低温下成膜性能好的养生液。养生液要求涂刷均匀,最好能互相垂直地涂刷两道,或用农用喷雾器进行喷涂。
(6)混凝土测温: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1)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热电偶外径的6~10倍,则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100mm。测温宜采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温度计。
2)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3)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4)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测温记录,每天应报技术负责人查验并签字,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5)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接近25℃时,应按预案措施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