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可在地表以下设置渗沟。渗沟可分为管式渗沟、洞式渗沟和边坡渗沟。当水量较大时,渗沟底部可增设排水管(孔)。
为拦截含水层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可设置管式渗沟。
渗沟的埋置深度按地下水的高度(为保证路基或坡体稳定)、地下水位需下降的深度,并根据含水层介质的渗透系数等因素考虑确定。排水管可采用带槽孔的塑料管或水泥管。
图5.19 管式渗沟(单位:cm)
1—带槽孔排水管;2—透水性填料;3—反滤织物
管径按设计渗流量确定,但最小内径宜为15 cm(渗沟长度不大于150 m时)。排水管周围回填透水性材料,管底回填料的厚度为15 cm,管两侧的回填料宽度不宜小于30 cm。
透水性回填料可采用粒径5~40 mm的碎石或砾石,但粒径小于2.36 mm的细粒含量不得大于5%。含水层内的细粒有可能随渗流进入沟内而堵塞渗沟时,应在渗沟的迎水面沟壁处设置反滤织物,如图5.19所示。
带孔排水管,其圆孔的内径为5~10 mm,纵向间距为15 mm,按4或6排对称地排列在圆管断面的下半截,如图5.20所示。最上面一排圆孔距管内底的最大高度H与管下部无圆孔截面的弦长L应满足表5.1要求。槽口按两排间隔165°对称排列在圆管断面的下半截,在渗沟内安设排水管时,槽孔向下。
图5.20 带槽孔排水管的圆孔和槽口布置(www.xing528.com)
表5.1 带槽孔排水管的槽孔布置尺寸
在盛产石料地区,也可采用洞式渗沟在路基范围外拦截地下水,如图5.21所示,渗沟底部,以浆砌片石组成矩形排水槽,槽顶覆盖水泥条形盖板,形成排水洞。其横断面尺寸按设计渗流量的要求确定。板条间留有宽20 mm的缝隙,间距不超过300 mm。在盖板顶面铺以透水的土工织物。沟内回填透水性填料,沟顶覆盖20 cm厚的不透水封闭层。含水层内的细粒有可能随渗流进入沟内而堵塞渗沟时,应在渗沟的迎水面沟壁处按渗滤要求设置若干层粒料反滤层,每层反滤层由厚度为15~25 cm的粒料组成。
图5.21 洞式渗沟(单位:cm)
1—浆砌片石;2—碎砾石;3—盖板;4—砂;5—双层反铺草皮或土工布;6—基础
为疏干潮湿的土质路堑边坡坡体和引排边坡上局部出露的上层滞水或泉水,可采用边坡渗沟,修建边坡渗沟的边坡坡度不应陡于1∶1,如图5.22所示。
图5.22 边沟渗沟布置和构造(单位:m)
1—干湿土层分界线;2—浆砌片石铺砌;3—干砌片石覆盖;4—干砌片石垛;5—边沟;6—底部回填粗粒料;7—上部回填细粒料;8—反滤织物或反滤层
边坡渗沟应垂直嵌入边坡坡体,其平面形状宜采用条带形布置,对范围较大的潮湿坡体,可采用增设支沟的分岔形布置或拱形布置。主沟间距6~10 m,渗沟宽度1.2~1.5 m,其基底应设在较干燥且稳定的土层内,筑成阶梯状,基础采用浆砌片石。沟内回填透水性粒料,其底部采用大粒径的碎石或砾石,而上部可采用较小粒径的沙砾。粗回填料外围设置反滤织物或反滤层。沟顶部采用干砌片石铺砌,其表面与边坡面大致齐平。下部出水口宜采用干砌片石垛支撑,渗出的水流直接进入边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