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力式和锚杆挡土墙施工要求与工艺流程

重力式和锚杆挡土墙施工要求与工艺流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重力式挡土墙施工1.施工总体要求施工前对支挡的边坡进行修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边坡坡顶和支挡结构的上方设置截水沟和防渗设施,并设置周围排水沟等。图4.17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控制要点。(三)锚杆挡土墙施工锚杆类型、规格及性能应与设计相符,并应按设计尺寸下料、调直、除污、制造。

重力式和锚杆挡土墙施工要求与工艺流程

(一)重力式挡土墙施工

1.施工总体要求

(1)施工前对支挡的边坡进行修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边坡坡顶和支挡结构的上方设置截水沟和防渗设施,并设置周围排水沟等。

(2)支挡工程使用的各项材料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3)明挖基坑及桩基础:分段开挖、联合验槽(孔)、快速施工、按时回填。

①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地段修建支挡结构,宜在旱季施工,并应集中力量,分段开挖和施工。

②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应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核对基底的地质条件,并经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③当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进行变更设计。

④采用倾斜基底时,应按设计要求的倾斜面准确挖凿,严禁超挖后用填补的方法修筑成倾斜面。采用机械挖凿时要预留量采用人工清底,准确修整至基底倾斜面。

⑤支挡结构采用桩基础的,其施工应符合现行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2.施工具体要求

(1)应分段随开挖、随下基、随施工墙身,施工中必须保证支挡结构各部分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基础开挖后长时间暴露并不应长段拉开挖基,防止影响边坡稳定。

(2)支挡结构施工过程中,同时做好排水设施,例如反滤层、泄水孔(管)、排水层和沉降缝等的设置和安装。泄水孔(管)一般呈梅花形设置,由墙内向墙外成一定的倾斜流水坡度,并防止堵塞,最下面一排应设置在比基础回填土顶面高程略高的位置。沉降缝的设置一定要从基础底至墙身顶部贯通、竖直、平齐,其宽度和填缝料等应符合要求,基础和墙身沉降缝要同时设置并处在同一个断面位置。

(3)支挡基坑和墙背后的回填应及时进行,墙背后进行回填时,挡墙混凝土强度或浆砌片石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墙背后的填料、填筑和压实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背后在填筑过程中及时设置反滤层,保证反滤层施工质量,防止填筑过程中漏设或将其破坏、堵塞等。临近墙身一定范围内不得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回填,回填时应避免碰伤或损坏挡墙身。

3.施工工艺流程

(1)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17所示。

图4.17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

(2)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控制要点。

①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根据边坡地质及稳定情况合理确定开挖方式,石质边坡可垂直或放坡开挖,土质边坡按1∶1~1∶0.5预留0.5 m宽的工作面。必要时应进行分段跳槽开挖,做好临时支护。地质不良地段,应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施工基础和墙身。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干净。

基坑开挖后,应进行基底夯实或检平,若其承载力未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应重新进行地基处理,使其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

②浆砌片石挡土墙基础和墙身砌筑: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加以清洗、湿润,砌筑采用挤浆法。砂浆须机械拌和、计量准确、随拌随用。片石厚度不小于150 mm,基础与台身之间用石榫连接,以加强基础与台身之间的结合。

砌筑应采用分层挤浆法进行,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上下层防止出现通缝。每砌高70~120 cm应找平一次,每日砌筑前应检查找平。当砌筑停止后再次开始施工前应先洒水湿润。

砌体外露面和坡顶、边缘及边角应选用较大、平整并经过凿修的石块砌筑。砌体应在砂浆凝结前将灰缝勾好,或者在砂浆凝结前将灰缝砂浆刮深50 mm,为以后勾凹缝做好准备。勾凹缝既美观也不易起壳脱落。

③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挡土墙施工: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挡土墙模板采用厂制大块钢模板,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捣固。在混凝土中掺加片石时,掺加片石数量、质量及摆放间距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掺加片石数量一般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量的25%。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洒水养护。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挡土墙各段的基础和墙身应一次浇筑完成。

④墙身沿线路方向一般每隔10~20 m结合墙高或地基条件的变化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挡墙沉降缝或伸缩缝,应贯穿基础垫层设置,缝宽2 cm。沉降缝内采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填缝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墙体砌筑要按设计设置泄水孔,泄水孔的设置要求向外倾斜以利排水,并防止堵塞。

⑥墙面应平顺整齐,墙顶排水及防渗设施应及时施工。

⑦墙后回填:墙后回填在墙体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进行,严格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要求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墙后砂夹碎石反滤层和黏土封层。泄水孔伸入反滤层部分打成小孔并用无纺土工布包裹沙砾碎石等。

4.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1)基础开挖时松软土石清除不彻底;基础和墙身几何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浆砌片石挡墙的片石材质和尺寸不符合要求,砂浆砌筑不饱满、空洞,上下层砌筑出现通缝,勾缝起壳脱落;片石混凝土挡墙中的片石抛填过多;混凝土挡墙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

(3)泄水孔和反滤层设置不符合要求,沉降缝不贯通。

(二)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施工

(1)凸榫必须按照设计几何尺寸及位置开挖,并与墙趾板、墙踵板一同浇筑混凝土。

(2)各部分墙体必须按照设计几何尺寸和要求进行施工,应保持良好的水平或垂直状态。

(3)每段墙的墙趾板、墙踵板、面板和肋的钢筋应一次安装绑扎,混凝土也宜一次完成浇筑。如有间断,第二次浇筑时,应保证新混凝土与已浇筑混凝土黏结牢固。

(4)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设置按设计要求及时施工,并保证沉降缝、伸缩缝贯通,泄水孔通畅。

(5)浇筑混凝土后,应按规定进行养护;墙体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可进行墙背填土,并应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填料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背反滤层应跟随填土同时施工。(www.xing528.com)

(三)锚杆挡土墙施工

(1)锚杆类型、规格及性能应与设计相符,并应按设计尺寸下料、调直、除污、制造。

(2)锚杆挡土墙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清除岩面松动石块,整平墙背坡面,做好截水、排水设施;并按设计要求做锚杆拉拔试验,试验根数为工作锚杆数量的3%且不少于3根,以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3)钻孔施工控制要点:

①根据设计孔径及岩土性质合理选择钻孔机具,并应采取干钻。

②必须按照设计孔径、孔位、深度和倾角钻孔,孔轴应保持直线并与墙面垂直,孔位及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钻孔后首选用高压风吹净孔内粉尘、石渣,并保持孔壁干净粗糙。

(4)安装普通砂浆锚杆控制要点:

①锚杆必须安装在钻孔中心,角度与钻孔角度一致,安装前应在锚杆上设置定位支架;安装时防止锚杆体扭转、弯曲;注浆管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端头距孔底5~10 cm。

②注浆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拌制,随拌随用。

③锚孔注浆应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 cm处,并随水泥砂浆的注入逐渐拔出,中途不得停顿,注浆压力一般为0.2 MPa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孔内注浆必须饱满密实,在初凝前进行二次补浆。锚孔注浆时技术和试验人员全程旁站指导。

④砂浆锚杆安装后,不得敲击、摇动;普通砂浆锚杆在3 d内,早强砂浆锚杆在12 h内,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必须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能安装肋柱或墙面板。

⑤锚杆未插入岩层部分,应按设计进行防锈处理。在腐蚀环境下,钢筋表面可采用环氧涂层等进行处理。

⑥有水地段安装锚杆,应将孔内的水排出或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

(5)安装墙面板时,应随装板随进行墙背的分层回填夯实;泄水孔、反滤层按设计要求及时设置。

(6)锚杆头应按设计进行防锈处理和防水封闭。

(7)分级平台应按设计采用混凝土进行封闭,并设坡度为2%的向外横向排水坡。

(四)锚定板挡土墙施工

(1)锚定板挡土墙明挖基坑和基础施工的一般要求同重力式挡墙,基础的几何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拉杆钢材及锚固件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试验。拉杆埋于土中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锈处理。

(3)拉杆及锚定板埋设时,应在填土夯填至拉杆高程以上20 cm后再挖槽就位。挖槽时,锚定板比设计位置抬高3~5 cm,严禁直接碾压拉杆及锚定板。锚定板前方存在超挖的部分要用混凝土或灰土等回填夯实。

(4)肋柱与锚定板均应预留拉杆孔洞,拉杆安装必须顺直,拉杆与肋柱、锚定板的连接要紧密牢靠。

(5)肋柱、锚定板上的锚头及螺丝杆连接处,在填土前要做好除锈、防锈工作,一般采用沥青砂浆充填,并用沥青麻筋塞缝;外露的端杆和部件在填土沉降基本稳定后及时用砂浆或混凝土封闭,并作永久性防腐处理。

(6)吊装肋柱时,应在基础的柱座槽内铺垫2 cm厚的沥青砂浆。肋柱严禁前倾,而应适当向填土一侧倾斜,其仰斜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7)锚定板挡土墙的肋柱高度、间距及与线路中心距离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8)墙背应按设计要求填筑渗水性材料,不得采用膨胀土、盐渍土,严禁采用有腐蚀作用的酸性土和有机质土;反滤层施工应随填筑同时进行,用无砂混凝土板、土工织物作为反滤层,保证反滤层施工质量,并应采取排水措施。墙背填土时严禁直接碾压拉杆或锚定板,碾压方向应垂直于拉杆,距挡板1.5 m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夯实。

(9)分级平台应按设计采用混凝土进行封闭,并设坡度为2%的向外横向排水坡,保持纵、横排水通畅。

(五)加筋土挡土墙施工

(1)明挖基坑和基础施工的一般要求同重力式挡墙,施工前应检查地基承载力及基础砌体强度和几何尺寸。

(2)预制构件的质量、尺寸、精度及拉筋材料的品种、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必须抽样检查试验。

(3)拉筋材料进场后要妥善保管,金属拉筋防止锈蚀,复合土工带、土工格栅合成材料等拉筋严禁暴晒。施工过程中应随填随埋,尽量减少拉筋材料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的时间。

(4)墙面板在运输、吊装和存放过程中应防止面板断裂和楔口碰损。

(5)直立式墙面板安装要根据不同填料和拉筋预设仰斜坡,即墙面板适当后仰,不得前倾,确保填土后墙面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6)当第一层墙面板安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墙背填筑施工。填料的碾压顺序是:从拉筋中部开始平行于墙面,然后向拉筋尾部逐步进行,再向墙面板方向进行,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全面轻压后再重压,压实过程中碾压机械不得作90°转向操作。距墙面板1 m范围内不得采用大型压实机械,应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夯实。压实机械严禁采用羊足碾。

(7)拉筋平直铺设于密实填土上,底部与填土密贴,局部与填土不密贴时应铺砂垫平。连续铺设的拉筋接头应置于其尾部,拉筋尾端宜用拉紧器拉紧,各拉筋的拉力应大体均匀,但应避免拉动墙面板。拉筋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筋顶面填土时,严禁沿拉筋方向推土和施工车辆直接碾压拉筋,碾压前拉筋顶面的填土厚度不得小于20 cm。

(8)墙面板上的金属连接件及金属拉筋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筋材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筋材与墙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

(9)墙背填料宜采用粗粒土,填料与筋带直接接触部分不应含有尖锐棱角的块体,填料中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0 cm,不得采用膨胀土。

(10)沉降缝的预留与塞封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上下贯通、接缝平直、塞填密实。反滤层及排水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