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杨扁担》成果输出及研究:土风巴韵

《黄杨扁担》成果输出及研究:土风巴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民歌界,人们对秀山土家族民歌《黄杨扁担》绝对算得上耳熟能详。《黄杨扁担》的诞生地之争肇始于有人认为,这首歌曲不是秀山民歌,而是邻近的酉阳民歌。对于唐腾华的说法,秀山及其他方面的人士自然予以驳斥,前述孙世恩、华敏的《〈黄杨扁担〉歌声到永远》一文就批驳了《黄杨扁担》出自酉阳的说法。该文认为《黄杨扁担》的发源地应该是秀山。

《黄杨扁担》成果输出及研究:土风巴韵

在中国民歌界,人们对秀山土家族民歌《黄杨扁担》绝对算得上耳熟能详。“黄杨扁担软溜溜,挑担白米下柳州,人说柳州的姑娘好,柳州的姑娘会梳头……”这首《黄杨扁担》被李双江、蒋大为等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过,且几乎收录到每一本关于中国民歌的书中。

歌曲是轻松明快的,其流传的起点也是颇为清晰的:1954年,四川省歌舞团作曲家朱中庆和田寄明等人来到当时隶属于四川省的秀山县采风,在溶溪区玉屏乡(如今已划归溪口乡)白粉墙村首次收集到著名花灯艺人严思和演唱的《黄杨扁担》,据说当时参加采风的一位同志兴奋得从坡上滚了下去,作曲家林祖炎当场将词曲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首歌迅速走红,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之一,而且被确定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县歌。

但是,在《黄杨扁担》唱遍大江南北、漂洋过海的同时,围绕这首歌的争论也长期无休无止——

首先,在这首民歌风靡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歌词中“柳州”是“酉州”的误读。如在1980年元月,四川省群众艺术馆出版了秀山县李树广编写的《秀山花灯选集》,在该书中李树广将《黄杨扁担》的原唱词“下柳州”改为“下酉州”,且在曲谱后加了注释:“原来传唱中的‘柳州’应为‘酉州’,秀山方言读柳,即四川省酉阳县,古代为州府,故称酉州。”而一篇论文也写道:“笔者根据从区划归属与名称、古代商业运作规律、当时货物状况交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歌词中的‘下柳州’,实际上应该是‘下酉州’,而这首民歌也产生于民国以前。”[26]不过,对于柳州即酉州的说法,秀山当地人并不认同,一再强调歌词中的“下柳州”并非误读。如2000年12月15日,孙世恩、华敏在《重庆日报》上发表了《〈黄杨扁担〉歌声到永远》的文章,说明“柳”即广西“柳州”,秀山人说“下柳州”就如东北人说“闯关东”、西北人说“走西口”一样,也代表一种泛指的意思。此外,秀山人还提出几种说法,否认歌词可能为“下酉州”:其一是秀山海拔较酉阳要低一些,且古代酉阳是州府所在地,秀山人如果去酉阳,必然称为“上酉州”,而非“下酉州”;其二,秀山虽然与酉阳地理距离较近,但交通不便,秀山人习惯走水路,出湖广去做生意。对于后一种说法,笔者素有耳闻,因为笔者曾在距离秀山县颇近的湖南湘西地区生活多年,从小就看到不少来自秀山的小生意人挑着担子,在我们居住的院子里叫卖“霉豆腐(类似于豆腐乳的一种土家族食品)”等,后来也听说过秀山当地的传闻:秀山人只去重庆开会,在其他方面,更多的是与临近的湖南省土家族地区交往……

如果说,由歌词中的“下柳州”是否应该是“下酉州”引发的争论,还是比较有意义的探讨,那么在21世纪出现的“《黄杨扁担》究竟是秀山民歌,还是酉阳民歌”这一争论,则有制造“伪命题”之嫌。(www.xing528.com)

《黄杨扁担》的诞生地之争肇始于有人认为,这首歌曲不是秀山民歌,而是邻近的酉阳民歌。多家报纸记载了这一争论的起因:2000年11月17日,某媒体发表了唐某《〈黄杨扁担〉出自酉阳东流口》的文章,开头就这样写道:“一位著名歌唱家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告知天下,《黄杨扁担》的故乡是酉阳。纠正了过去因语言‘酉’‘柳’不分而造成的误导。”“《黄杨扁担》这首民歌准确地说,出自酉阳的小坝乡东流口这个地方。”又一段写道:“重庆诗人梁上泉和作曲家金干不畏艰辛到酉阳采风,将《黄杨扁担》加工提炼推出,使其走向全国而成为当今名歌。”[27]这里隐去了真名的“唐某”,实际上是酉阳县研究土家族民歌的唐腾华先生,他曾先后在多家报纸上发表文章,坚持《黄杨扁担》是酉阳民歌,至少其源头在酉阳:“凡对民间歌曲有研究的人,一听便知,如今流传的民歌《黄杨扁担》无论是词和曲,都跳不出酉阳人世代传唱的民间山歌小调的圈子……《黄杨扁担》这首土家族民歌长期流传于天府好望角的秀山、酉阳一带,口口相传,人人喜唱。酉阳唱的是山歌调,而《黄杨扁担》被唱‘红’起来,则是得助于悠美动听的秀山花灯调。”[28]对于自己的结论,唐腾华还进行了一番考证:《黄杨扁担》最初的歌词是“黄杨木出在东流口,推成扁担闪悠悠,妹逢四、九跟哥走(古时逢四和九赶酉州城),挑一挑白米下酉州……”质疑的地方是这句“挑着白米下酉州”,一般只有高处往低处走,才能称“下”;而事实上,酉阳的地势比秀山高。当初,这首歌是由川东军区文艺工作队里的一位秀山籍的文艺工作者,在东流口(东流口盛产黄杨木)最先发现的,所以传唱到后来就成了秀山民歌。唐腾华据自己多年的考证,坚持认为《黄杨扁担》是“源在酉阳流在秀山”[29]

对于唐腾华的说法,秀山及其他方面的人士自然予以驳斥,前述孙世恩、华敏的《〈黄杨扁担〉歌声到永远》一文就批驳了《黄杨扁担》出自酉阳的说法。该文认为《黄杨扁担》的发源地应该是秀山。2001年1月12日,《重庆日报》再度发表重庆市歌舞团舞蹈家何良荣《我所了解的黄杨扁担》一文,他以自己先后两次到秀山采访的亲身经历,并从艺术、历史的角度讲明《黄杨扁担》出自秀山,“下酉州”的说法不能成立,“下柳州”是较为准确的观点。此后,《中国民族报》更于2002年8月6日发表了该报记者何玉清整理的整版文章,记录了该报记者赴重庆秀山与各界人士座谈的纪要,题目为《黄杨扁担长又长,流传至今起波浪》,秀山方面诸多人士的态度很明显,坚决否认《黄杨扁担》源于酉阳。

为论证《黄杨扁担》是纯正的秀山民歌,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赵心宪从文化生态方面作了一番探究,他认为有关《黄杨扁担》发源地的论争,由于未能实际上升到文化思考需要的认识层面更深入地讨论下去,最后因缺失话题而终场,文化生态保护的时代意义和区域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揭示。进而,他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对于《黄杨扁担》与秀山花灯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了肯定性结论:“花灯曲调《黄杨扁担》的现场表演、音乐、舞蹈与歌词(文学)的统一,民间歌谣的传唱传播特征体现又很完整。在我们看来,秀山花灯的民俗文化传统,构成了花灯曲调《黄杨扁担》无形的文化生态‘语境’,这是不费更多的话语就可以理解的。”[30]

应该说,经过一番探讨,《黄杨扁担》的发源地可以确定为秀山,但当地个别人为了否认这首歌与酉阳存在关联,干脆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推翻了秀山人已经明确的“下柳州为泛指”的说法,将“下柳州”说成一个言之凿凿的事实。“该歌作者是秀山县溪口乡白粉墙村人严思和。解放前,严思和与村里人一起挑着白米从秀山官庄猫鼻子洞出发,下花垣(湖南)直至柳州。返程在猫鼻子洞休息时,将他们一路感受顺口编了《黄杨扁担》。由于感情真挚,通俗打趣,一传十,十传百,《黄杨扁担》就传唱开了。”[31]殊不知,这一言论同样构成了对《黄杨扁担》的误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