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风巴韵:族外人士对土家族的传播调查

土风巴韵:族外人士对土家族的传播调查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播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族群外部人士,即土家族传播中的外来者,实在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群体。第二类是在土家族聚居地区任职的外来官员,他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撰写各种奏章、文件等向外界传播,其中自然会把大量的土家族社会生活信息传递出去。

土风巴韵:族外人士对土家族的传播调查

传播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族群外部人士,即土家族传播中的外来者,实在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群体。从早期的屈原宋玉、顾彩等,到后来的沈从文等大批文人,众多关涉土家族地区的新闻报道作者、影视作品编剧等,还包括历代在土家族聚居地区担任过地方官的人员,甚至前往土家族地区游览过的外地游客等,只要他们曾从事过有关土家族信息的对外传播活动,均可纳入这个范畴

古代社会里,直接对外传播土家族相关信息的人士,主要有几类人:第一类是文人,他们或亲身到过土家族及其先民巴人的聚居地区,了解当地的各种情形,然后以文学形式加以传播;或者自己不曾前往,但听别人说过,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也在自己的作品里传递了土家族的信息。第二类是在土家族聚居地区任职的外来官员,他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撰写各种奏章、文件等向外界传播,其中自然会把大量的土家族社会生活信息传递出去。第三类是记录当地历史的史官等,他们的职责是还原真实的历史进程,自然要把所在区域内的土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纳入自己的搜集、记录范畴,并有选择地载录下来,使后世周知。

进入现代后,参与土家族传播的人群愈发扩大,一是众多的大众传播媒体工作人员加入这一行列,他们的工作形成了大量反映土家族地区风貌的文本,这些文本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外界感知土家族风情的基础性来源,甚至遮盖了土家族的真实面貌,外界通常以传媒中的土家族形象作为认知土家族的基本标准。换言之,这些文本取代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对外界构建了关于土家族社会基本情形的“媒体环境”。二是由于土家族地区旅游业的全面开发,众多的游客进入该地区,实地了解了当地的各种情况,然后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途径,进一步向外界报告他们对土家族的印象,在客观上也达到了传播土家族情形的目的。(www.xing528.com)

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是,传播者并非土家族族群成员。这些人获取土家族民俗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如屈原、沈从文等都曾长期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生活,顾彩也曾直接接触土家居民,部分传媒从业人员、影视编剧等也曾深入土家族地区采访、采风,而宋玉等人的信息则是再次传播的,完全是听别人说的。这些传播者被归于同类,最大的特点是他们都以外来者的眼光,理解、领悟土家族的各种民情文化,再将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使之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外来者对于土家族民俗的传播,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播者以平和的心态、视角看待土家族民俗,这时他们的传播可能体现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的视角与土家人士有明显的差别,不是这个族群的成员,看待土家族民俗的理念自然不同于土家族的文人,有时会更开阔,也有时更高远;第二类是存在各种误读,毕竟传播者不是土家族成员,对于许多民俗的来历、历史渊源等理解不透彻,在信息解读时难免以个人的判断取代深刻的思考、观察,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误读,使得传播出去的信息失真,背离了土家族民俗的本来面貌。另外一类传播者则将土家族视为他者,以不平等的视角看待土家族民俗,将其视为“异俗”等,在此基调上展开传播,同样会存在各种误读,但他们发生误读的基础与前一类不同,是一种主观的、有意识的,是将土家族当成非主流而产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