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茶俗:茶叶加工制作精细,茶俗广泛传播

土家族茶俗:茶叶加工制作精细,茶俗广泛传播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重茶俗源于土家族地区盛产茶叶,而且加工制作技术精细,历史悠久。土家族地区不仅茶叶品质好,还有独特饮用方法。目前,土家四道茶已成为接待贵客的特别节目,能增进山内与山外的相互了解,是加深人们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土家族的茶俗与酒文化一样,集中展现了这个民族热情好客的性格,也在茶俗中倾注了土家人的许多礼仪、伦理观念等,土家族茶俗作为土家文化的载体广泛传播,自然也把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传扬到各地。

土家族茶俗:茶叶加工制作精细,茶俗广泛传播

土家人民自身生活非常俭朴,但待人很热情,茶不仅是他们自己每日必备的饮料,也是招待客人的首选饮品。为此土家族的许多礼仪均以“茶”命名,如女婿上门、稀客来访、走亲访友等,相互馈赠的礼物称之为“茶礼”;长辈给新娘的礼钱,称之为“茶钱”,等等。

注重茶俗源于土家族地区盛产茶叶,而且加工制作技术精细,历史悠久。《桐君录》记载:“东汉时代的永顺以南(酉阳),似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湖南名茶》为该记载作了注解:古丈在永顺之南,其时隶属永顺,因此古丈植茶的历史,自然就在东汉了。进入唐代,湘西等土家族地区的茶叶更是声名远播,《永顺县志》称:唐代溪州,以茅茶入贡,实为地方生产可知。溪州的州治所在,最早为今属古丈的会溪坪。可以说,古丈茶叶在唐朝时期就已经纳入贡品行列了。杜佑《通典》也有记录:唐代“永顺、龙山、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此后,类似的记载不绝于史,如《旧五代史·列传》载:“湖南马希范与钱(人名)有旧,奏朝廷请命钱为使,允之。钱密采蜀之奇货往售,又获十余万之归。”又有《旧五代史·梁记》记录:“自湖南楚国马殷,从判官高郁清,听民自接山收茗,筹募高户,置邸阁居茗,号八床主人,卖于北客,收其征以瞻军,岁数十万。”更有人认为,对于土家族民族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溪州之战”,起因也是由于楚王马希范任意进入溪州征收茶税,引起彭仕愁等当地势力的不满,从而引发的战争。在双方议和后留下的《复溪州铜柱记》上,有这样的字句:“凡是王庭差纲,收买溪货,并都幕采伐土产,不许辄有庇占。”直到今日,湖南省古丈县出产的“古丈毛尖”仍是国内名茶之一,据当地资料称,其出口量仅次于龙井茶,位居全国第二。

土家族地区不仅茶叶品质好,还有独特饮用方法。号称“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唐时“荆巴间,看茶叶做饼,叶老者饼以茶膏出之,欲者各饮,先圣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覆之,用葱、姜、橘呈之,其醒酒,令人不服”。而土家文化中最具民族风味特点的则是油茶汤,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油茶汤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土家族民谣唱道:“客来不办大米饭,请到家中喝油茶。”

白族有著名的“三道茶”一样,早在数百年前的土司时期,湖北容美土司就在油茶汤的基础上发展出“土家四道茶”,称为“贝锦卡茶道”,将一年四季款待贵客的不同茶饮集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土家茶文化。

第一道茶——白鹤茶。相传一只白鹤从武陵山去大巴山取仙丹,逢容阳大旱,白鹤遇难茶山,土家阿哥咬破手指滴血相救。白鹤取回仙丹,又见阿哥吃力打井找水,遂吐丹于枯井,枯井溢满了清泉,白鹤却献出了生命。白鹤井由此得名。白鹤井水泡茶,叫白鹤茶。

第二道茶——泡米茶。它沿袭了土家人的咂酒遗风。此茶制作精细,是将糯米蒸熟后阴干成“阴米”,用河砂爆炒成泡米。冲泡米茶时,要将开水慢慢地从碗边旋至中间,否则泡米就会蹦出碗外。然后在碗上放一支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这支竹筷就象征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

第三道茶——油茶汤。不来贵客,不筛油茶。土家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制作麻烦是原因之一。将富硒茶,时令新鲜果实,如玉米、黄豆等,油炸后冲泡而成。做油茶汤,用茶油最好,炸出来的食品呈棕黄色,特别香脆;富硒茶最好是中等炒青;春夏季做油茶汤,用新制茶叶,味道更加鲜美可口;伴料可选择玉米花、泡米花或油炸糯米花、花生米、豆腐丁、瘦肉丁、油炸鸡蛋等等。以上是制作油茶汤的准备工作,接着是做油茶汤。先将适量的油放入锅中,把茶叶捞起来,加入冷水,放盐,待油汤烧至开而不沸时,把油炸茶叶撒入锅中,然后将油茶汤冲入盛有玉米花等伴料的碗中即可食用。

第四道茶——鸡蛋茶。一般是土家新郎新娘在婚期或儿媳在父母寿庆时孝敬双亲的一道茶,吃茶必有馈赠,名曰茶钱。每碗茶放三个蛋,土家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今,筛给客人的鸡蛋茶不收茶钱,只是作为一种礼仪,客人送给主人的是祝福,主人送给客人的是吉祥。

目前,土家四道茶已成为接待贵客的特别节目,能增进山内与山外的相互了解,是加深人们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茶道晚会上,客人不仅仅品尝了土家人不同节日或喜庆时待客的“四道茶”,还欣赏了茶道音乐茶具工艺等。

同样号称“土家四道茶”,流行在湖北省巴东县一带的“四道茶”则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道茶——“罐罐茶”,用来招待日常来客。其制作方式:先将铜壶置于明火上,斟水加热,另将小陶罐在微火边翻烤,待发烫时放入茶叶半两,不停颠簸烘烤,直至茶香时,入开水冲泡,两分钟后分敬客人。(www.xing528.com)

第二道茶——鸡蛋茶,这是用来招待“嘎嘎”(外婆)等贵客的,就是家中添小孩后,整“祝米酒”时才上鸡蛋茶。其做法是将煮好的荷包蛋用碗分装,每碗一个,再加白糖,放上一支竹筷子,喻义一生平安、健康成长。

第三道茶——阴米茶,是在婚宴酒席前食用。作法是用糖水冲泡炒熟的米花。

第四道茶——酥茶汤,在冬季用来御寒取暖。其制作方法:将生姜、茶叶同时放入锅中炒热至有奇香时,装入碗中,加入红糖,开水冲泡即饮。

土家族的茶俗与酒文化一样,集中展现了这个民族热情好客的性格,也在茶俗中倾注了土家人的许多礼仪、伦理观念等,土家族茶俗作为土家文化的载体广泛传播,自然也把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传扬到各地。

与之类似,土家族传统菜肴“酸肉”、“酸鱼”等实际上也是适应其民族豪爽性格、好客传统的。土家族民风素来淳朴,平时自己的饮食不甚讲究,但客人来访时却热情接待,尽其所能让客人吃好喝好,一些穷户人家少有酒、肉、蛋类等,更是一定要留存到有客人来访时才肯食用。在此背景下,对于肉、鱼等更易腐败变质的副食原料,土家人往往采用腌渍的方法来储存,最终将“酸肉”、“酸鱼”等打造成土家族知名菜肴。如今人们尽情享用这些土家族传统美味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了它们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意蕴。

【注释】

[1]李春霞:《传播与他们的世界:关于彝族社区传播的对比调查》,《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2期。

[2]彭林绪:《土家族居住及饮食文化变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参见戴楚洲:《澧水流域土家服饰文化素描》,《张家界日报》2010年3月19日第3版。

[4]清光绪四年(1879年)续修刻本《龙山县志》卷十一风俗。

[5]彭瑛:《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酿酒科技》2007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