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传媒研究:解析土家族吊脚楼的独特文化内涵

土家族传媒研究:解析土家族吊脚楼的独特文化内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最具特色、也最令人惊叹的民居建筑就是吊脚楼,因为其房屋一般一边建于高地,而另一边则临空,以几根支柱支撑,成“吊脚”样式,于是便有了“吊脚楼”的名称。另一方面,吊脚楼建筑也充分体现出土家人对其他地区民居建筑的借鉴,表现出土家族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习俗的特点。总体而言,土家族吊脚楼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吊脚楼展示了土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土家族传媒研究:解析土家族吊脚楼的独特文化内涵

土家族最具特色、也最令人惊叹的民居建筑就是吊脚楼,因为其房屋一般一边建于高地,而另一边则临空,以几根支柱支撑,成“吊脚”样式,于是便有了“吊脚楼”的名称。从外形看,吊脚楼多为九柱落地,横梁对穿,实为一种典型的穿斗式建筑。楼台悬空,分上下两层,只有绕楼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悬于空中,整栋木楼像人吊着一只脚站着。木楼皆属五柱六挂或五柱七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

土家人通常把吊脚楼称为“走马转角楼”,或“转角楼”,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吊脚楼就如奔腾怒嘶的马、开疆拓土的马。更有意思的是,吊脚楼的外观与马也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半空悬吊的木柱、高高翘起的檐角,颇似腾空欲奔的马的雕塑。这种特色民居一方面是土家族人民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的结果。因为土家族多居住于山林地带,依山而居,聚而成寨,虽然其集聚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炎热多雨,为土家族人民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空间,但是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导致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再加上生存的环境中多数是少田少地的自然条件,土家人就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建吊脚楼,因为其结构和样式都能适应此种环境。吊脚楼也是土家人向世界展示的一件建筑瑰宝,唐代诗人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对此气象叹为观止:“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楼却大似巢居。”

另一方面,吊脚楼建筑也充分体现出土家人对其他地区民居建筑的借鉴,表现出土家族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习俗的特点。土家族吊脚楼大多为两到三层,但最高的可以达到九层,底层采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据考证,这种干栏式建筑源自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今仍在云南广泛存在的傣族竹楼就是干栏式建筑的代表,而《旧唐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土家族吊脚楼就明显具有这种“人居楼,梯而上”的“干栏”建筑的遗风,其目的也是保证空气流通、内部干爽清新,并有效防止大虫、毒蛇动物的侵袭。清朝乾隆年间的《辰州府志·风俗》便记载了土家族地区的吊脚楼建筑情形:“居民近市者,多构层楼,上为居室下贮货物。”吊脚楼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还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三开间的连通式布局来自黄土高原窑洞设计,吊脚楼里正屋与横屋间的围合就是根据黄土高原的“井院式”窑洞进行建筑的。由此可见,土家民居正是中原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建筑形式,干栏与井院的结合在土家民居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由于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自古沿袭下来了几道详细的工序,土家人特别讲究和注重这些程序的内在含义带给自己的祝福——

第一步:选择屋场。土家族是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不仅非常注重居住地的实用功能,而且将住房与“家”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连,因此选择屋场一方面充分考量建房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还赋予自然高度的精神象征意义,认为自然环境可能影响房屋主人的吉凶、福祸。为此他们一般把屋场选择在水边或者地势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

第二步:备齐木料。这是建造木结构的吊脚楼的重要环节,土家人对此有专门的说法叫“伐青山”,其中也颇有讲究:木料一般都选用椿树或紫树,椿树、紫树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在、子孙旺;且砍倒的第一棵树必须向东方倒下地,以求得太阳神的护佑,赐予屋主人大吉大利。备料还有一个风俗,堂屋屋脊上的那根梁木必须从别人的山林里“偷”来,修新屋的男主人在修新屋的前夕到山上,在别人的山林里梁木看好找好,打上记号,找个黄道吉日砍回来即可,无须跟树木的主人打招呼,而被“偷”梁木的人家也不会生气,因为他们得意自家山林里长出了可堪作栋梁的好木料。

第三步:加工大梁及柱料。土家人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一定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在八卦中绘有太极的图案,两边则分别包含了“乾”、“坤”图形,而且八卦一定要挂于正门房梁的正中,可见土家人对它的重视。土家族人原始质朴的世界观认为,天的四角是用螯柱撑起来的,所以土家族人在起屋时,四只角都要用一块曲形的大木枋撑起成为朝天翘角形状,谓之为螯,以此可以避免天塌地陷之灾。

第四步:立屋上梁。通常这是土家人建造房屋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房屋主人选好黄道吉日后,请众多的乡邻帮忙上梁,上梁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祭梁,唱《上梁歌》,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

土家吊脚楼全为木结构,旧时的吊脚楼通体不用一钉一铆,但结构非常严密,浑然一体,十分牢固。其优点体现为如下几点: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承重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冷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以及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倒,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

土家族吊脚楼还是集建筑、绘画和雕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民族文化结晶,从屋脊造型到梁柱、走廊栏杆、挑枋头、支柱的下端,再到檐板和门窗的装饰和石柱的基部,土家人都特别讲究装饰和雕刻的艺术,这些都凝聚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吊脚楼上的门窗雕刻装饰造型生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与青瓦木墙相互映衬,素雅明净,凸显出了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中精致的木雕艺术,体现了土家族能工巧匠们的灵巧手法。他们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同时,更重视吉利祥瑞的观念,蕴含了人们热爱自己美好生活的真情。(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土家族吊脚楼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吊脚楼展示了土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人类总是要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这里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川息,山高坡陡,地势不平,自然环境极度恶劣。土家人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不得不靠山而居,临水而住,吊脚楼就是土家先民对环境进行调适后的文化选择。从房屋构造来说,吊脚楼展示了土家先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威胁的伟大智慧。一般来说,吊脚部分多位于地势低洼处,比较潮湿阴暗,土家先民就将吊脚部分用于储存粮食、圈养牲畜等,正房部分则用于人居住和活动。吊脚楼内设有火塘,主要用于年长者取暖防寒,顺带烘烤土家腊肉或温热水。这种安排也提高了土家先民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使人、财、物的安全得到保障。

第二,吊脚楼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

吊脚楼正中的堂屋都安有神位,主要用于供奉历代祖先灵位、立香火、安祖先等。同时,在新媳妇娶进家门或小孩出生,也都要在家神下举行入谱仪式,告慰祖先保佑人丁兴旺。这种做法,展示了土家人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

图5-1 土家族吊脚楼(卢瑞生摄)

第三,吊脚楼还是土家人进行家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

一直以来,土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教育发展缓慢,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落到了土家族家庭教育身上。长期以来,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以父传子、母传女的方式延续不断。父母或在饭后茶余,或在劳动现场传授生产生活技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子女则在父母亲身边,长期耳濡目染、亲身实践,掌握生存技能技巧,传承民族文化。而在土家族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吊脚楼内进行,尤其是对家庭生活技能技巧的传授,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进行,如土家族女红和土家织锦技术的传授,土家族地区流传的“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真实写照。

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土家民居建筑在武陵山脉沟壑纵横的深山老林中依山而居、顺势而建,洋溢着土家人纯朴、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情。它以独特的建筑造型美和浓郁的民俗文化美为世人称道,它遵循着土家民族独特的审美规律和文化观念进行空间布局营建,忠实地记载了土家民族的人生哲学观和道德审美观,体现了该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思想,成为独具人文价值的我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