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因此在土家族摆手舞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中,舞蹈动作和摆手歌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艺术化符号。2009年5月,笔者前往重庆市酉阳县进行田野调查时,目睹了该县人民在县城桃花源广场上纵情摆手的壮观场面。经当地人士的介绍,结合有关资料,笔者对摆手舞的艺术化符号有了大致上的了解——
摆手舞的基本摆法是:双膝微屈,左脚上前一步,双手顺势向前一摆,当双手轻轻摆向后时,右脚即跟着上前半步;再反方向做一次;然后左脚上前一步,右脚上前半步,双手前后轻轻连摆两次;两脚停住,双手前后重摆一次。这就叫“单摆”。如向相反方向再摆一次,就叫“双摆”。“摆手舞”的动律,绝大部分是顺摆,即摆右手出右脚,摆左手出左脚。膝部的弯曲,是“摆手舞”中较显著的特点,通常在整个舞蹈中,膝部都是弯的,特别是在每一动作最后一拍,膝部弯曲更深一些。在舞蹈时手的动作虽多,但摆动较小,最高不得超过肩膀,摆时臂膀伸直或固定弯曲角度。重拍向上摆,弱拍向下摆,同时双手和上身都要颤动一下。摆手舞的基本节拍如下:
开始:拜火
(1)团圆手(四次):团圆手——向右展翅——击掌两次
(2)车轮手(二次):车轮两圈——团圆手两次——展翅两次——过门:展翅两次
(3)抖格子(四次):抖四拍——团圆手四拍——揣荷包(右-左-蹲)——过门:展翅两次
(4)拜观音(四次):拜四拍——跳拜——蹲拜——展翅两次(手不收回)——跳拜一次
(5)双摆(八次):前十二拍不动——左三拍——右三拍——绕三拍——双手前后拉三拍
(6)缠腰(三次):上三拍——下三拍——缠三拍——起三拍。其中缠两次后一次走六拍——过门:展翅两次
(7)大团圆手(八次):团圆手四拍——上打右手四拍——斗牛手八拍(右-左-右)——过门:拍手八次
(8)打浪(四次):一、二拍打左手——三、四、五拍绕“∞”——六拍停——七、八拍斗牛手
(9)舍巴:团火——结束(www.xing528.com)
不过,由于摆手舞全面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表现狩猎劳动、军事战斗、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内容时,具体的动作也各有不同:
在“摆手舞”中,反映农事劳动的动作最多,基本上涵盖了土家族人民一年中的重要生产活动,包括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种棉花、薅草、插秧、割谷、打谷等。农事动作多以“单摆”为主,要表现“挖土”,双手在摆动时,就做挖土状,要表现“栽秧”,双手就做栽秧状等。总之,与世界各地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的基本规律相同,土家族农业生产中的动作,都可以吸收到“摆后舞”中来。
表现军事战斗的摆手时,摆者分东西排列,中间隔一丈多宽,五人为一“排”,两排为一“比”,四排为一“队”,“比摆”二十人,“队摆”四十人,手中持长矛或齐眉棍,上面饰有红缨或黄帛。摆时将武器斜拿,然后以一摆三跃的方式向对方冲去,双方接近时,两人武器交锋,几个回合后,跳到对方位置,即将武器直拿,慢慢转过身来,面向对方。随即又以原来的动作一直冲回自己原位。这就算完成一次“摆动”。这时锣鼓狂热的打着“十二月”、“龙戏水”等鼓点,表示对凯旋的壮士热烈欢迎。
反映打猎生活的则有“空拳斗虎”、“弄虎”等,由于土家族先民最初也以渔猎为生,因此这类动作是“摆手舞”中最古老的动作,但已逐渐失传,目前仍然保存的摆手舞动作还有“跳蛤蟆”、“磨鹰闪翅”、“拖野鸡尾巴”等。在“摆手舞”中还有反映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内容的动作,如打粑粑、打蚊子、打草鞋、牛打架等。另外还有一些动作,如回旋摆、雀跃、套摆、乐太平等,反映了节日的欢快情绪。
图4-4 酉阳摆手舞(李化摄)
在土家族摆手祭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大跳摆手舞,主祭人梯玛还要用土家语演唱请神词和安神词等一组歌谣,总称《摆手歌》。摆手歌与土家族另一重要的音乐经典梯玛神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梯玛神歌与摆手歌均系由梯玛传唱,但从内容与演唱时间、地点、目的来看,二者有明显区别:梯玛神歌是由梯玛在一家一户、为主人消除病灾祭祀神祇时所唱的宗教歌,摆手歌则是梯玛在摆手传统民俗活动中,为纪念全民族的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年丰人寿而演唱的叙述历史的古歌,篇幅浩瀚,内容丰富多彩。从流传至今的歌谣段子来看,摆手歌包含了以下的主要内容:
(1)人类起源歌。叙述人类治天治地万物创造的经过。从张果老做天、李果老做地、衣恶阿巴做人唱起。有了人类后,有人想吃雷公肉,造成水涨齐天,人类毁灭。躲在葫芦里的雍(妹妹)和补所(哥哥)随水漂流,保住性命。世界上只剩下这兄妹俩了,神仙关心人类命运,苦劝雍和补所成亲,他们以一母所生为由,不肯答应。后经多次问卜,又经乌龟指点,兄妹俩在红槐树下相遇,苦辣树下成亲,不久生下一个肉坨坨。肉坨坨砍成一百二十坨,伴以河沙撒出去成了客家(汉族),和黄土撒出去便成了土家,从此人类又得到繁衍。又唱征服太阳,安排日月星辰,得水得火,得五谷杂粮,征服各种毒虫毒蛇等,构成了人类与自然暴力斗争的艺术画卷。长诗想象奇特,情节生动,语言朴实,表现了土家先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朴素理解,以及征服大自然的坚强信念。
(2)民族迁徙歌。这部分主要唱土家先民在武陵山区、五溪流域寻找安身住处的经过。祖先从何处迁来,说法不一,但祖先们在迁徙途中,互相关心,团结互助,越过高山密林、急流险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他们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知道“太阳又出来了,太阳又落了。树叶又绿了,树叶又落了。草鞋穿烂了九十九双,拐棍拄断了九十九根”,终于来到山清水秀、溪流纵横、土地肥沃的地方,于是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些古歌虽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但可以推定,土家族先民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作过较长途的迁徙,而沿途留下若干支部落分别扎根在酉水、乌江、清江流域及武陵山区也为许多史料所证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迁徙歌》具有巨大的史诗价值,它所反映的是历史的本质。《迁徙歌》之所以在土家族人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它热情讴歌了祖先们开创事业的丰功伟绩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子孙世代的崇拜与敬仰。
(3)英雄故事歌。这部分古歌记述了土家族古代英雄人物的业绩,是极有价值的英雄史诗。完整保存下来的有《卵蒙挫托》、《将帅拔佩》、《日客额地客额》等。《卵蒙挫托》描写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与皇帝斗争的故事。传说八部大王的母亲吞了神赐茶叶,生下八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聪明伶俐做了皇帝娘娘。皇帝请八兄弟京城修宫殿,见他们本领过人便起心谋害。八兄弟知道后放火烧毁了皇帝的宫殿。《将帅拔佩》是以古代土家族英雄人物命名的叙事长诗,他是一个力大无穷的英雄,两人合抱的大树,他轻轻一提就连根拔起,老虎提在手里当着猫儿玩耍。他的力气是因为喝了九龙神水。歌中描写将帅拔佩带领土家人民打败来侵犯的客王官兵,歌颂了土家族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斗争精神。《日客额地客额》取材于人民与土司的斗争。日客额和地客额是土家族古代两个能干的人。有一年村寨里要搞摆手活动,突然发现“弄弄”、“补色”和“弄涅也屋”等祭祀用品不见了。没有这三件神器摆手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摆手主持人便派日客额和地客额去土司墨比卡巴处借。日客额和地客额深知墨比卡巴的吝啬刻薄,去后先不谈借神器的事而从交朋友做起,帮墨比卡巴赶肉、捉鱼、割草,但当提出借神器时仍为墨比卡巴所拒绝。日客额和地客额一气之下,便叫燕子衔了火星子去烧墨比卡巴的屋。墨比卡巴由喜鹊传话,知道失火的原因,不得已才把摆手的三件神器借出来,村寨里的摆手活动得以热热闹闹地进行。这个故事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很有特色。
此外,摆手歌还有丰收歌、迎神歌、送神歌、扫堂歌等,这些对了解土家族古代先民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均有一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